奥派经济学理论如何看待比特币
编译 · 鲁克  |  2024年12月20日 1天之前
 
鲁克
站内编辑

作者: Per Bylund   来自:Mises Wire  原文名 :Bitcoiners’ Guide to Austrian Economics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是一套理论体系,用以解释经济是如何运作的。

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家采用先验方法构建理论,这意味着他们的解释是从合理的基本原理(如米塞斯的“行动公理”)中逻辑推导出来的。这意味着他们的理论是真实的,因此可以用来揭示现象背后真正的因果关系。

因此,对于“奥地利学派”来说,经济学是一个用来理解我们所见现象的框架。

其他经济学传统依赖数据来构建理论,这意味着他们的理论是一系列得到验证的假设。因此,他们的声明相对较弱,因为他们分析的数据总是选取的一部分(样本,而非整个群体),测量和指标并不是实际概念的直接表现,而只是替代物,而且这些理论关注的是相关性而不是因果关系。这样的理论既不是真相,也不是普遍适用的。

由于理论是先验的,奥地利学派可以依靠他们的经济理论作为理解和解释经济现象的框架。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可以毫无疑问地说,例如,信贷扩张(即流通中的货币增加)将会导致市场价格上升,除非其他条件不变。然而,奥地利经济学理论不能预测这种变化的速度,或具体哪些价格会受到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它们只能确定这必然会发生。

这也意味着奥地利理论的范围比主流经济学更狭窄。主流经济学倾向于发展“理论”来解释与手头数据相关的所有现象,但是这种理论一旦出现与之相悖的数据就会被推翻(证伪)。奥地利学派不会也不可能超越逻辑推导的范围,这意味着经济理论保持真实,但也无法用来详细解释具体现象或预测具体结果的幅度(例如,“明年的测量价格通胀将是4.6%”)。奥地利学派确实会预测,但仅限于使用已确定的因果关系。奥地利理论禁止做出定量预测或确切时间的预测。

货币的意义

由于奥地利经济学是理论性的和演绎性的,定义必须清晰、简洁且一致使用。这也意味着我们日常依赖的一些定量现象没有明确的定义。“货币”就是这样的概念,被定义为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即普遍使用)。比特币当然是一种交换媒介,但许多东西都是。比特币也越来越广泛地被用作交换媒介,但它还不是货币。仅仅很多商店接受比特币作为支付手段是不够的,即使你的许多朋友也接受比特币来清偿债务。

货币是指你可以用来交换东西而不必寻找接受者的东西。货币也不需要转换成其他交换媒介(如美元或欧元)来购买东西。

也不是任何作为交换媒介的物品的“属性”使其成为货币。主流经济学误导性地教导说,货币通常具有一些属性,如可分性、可替代性和价值储存。这些确实是货币商品常见(且可能重要)的功能,但它们并不是使其成为货币的因素。使一个东西成为货币的是它被用作交换媒介并且广泛接受。货币的货币性使其成为货币。

卡尔·门格尔在他的1892年论文《货币的起源》中解释了什么是货币以及它从何而来。

他指出,物物交换(直接交换)是困难且成本高的,这意味着通过间接交易来交换你想要的东西会有很大的收益。如果我有多余的苹果想要换橙子,而你有橙子但不想要苹果,我们就不能直接交易。但是,如果你愿意接受香蕉,而其他人有香蕉并愿意接受苹果作为交换,那么我可以用苹果换香蕉,再用香蕉换橙子——即使我自己对香蕉没有用处。换句话说,这里香蕉作为交换媒介。

门格尔指出,经济中商品的可售性(市场性)各有不同,这意味着一些商品在交换中被更广泛接受(需求)。可能梨可以代替香蕉,而且梨也很有用,如果我想要面包和鸡蛋。但面包和鸡蛋的卖家可能不接受我的苹果或香蕉(甚至橙子)。这意味着我最好用多余的苹果换取梨,再用梨换取我想要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香蕉和梨都是交换媒介,但梨的可售性更高

他继续说:由于梨的可售性更高,更多人会用他们的商品换取梨,因此它的需求作为交换媒介大大增加。这反过来使它作为交换媒介的用途更加广泛。在经济中,大多数人都用商品换取梨时,梨就变成了货币。

这个例子可能很清楚,但何时交换媒介真正成为货币是模糊的。到目前为止(2024年11月),比特币还不是普遍意义上的货币。但它可能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或群体中成为货币。

回归定理

然而,仅仅因为确定了货币的意义和用途,并不意味着货币理论已经完整。我们还必须解释货币的价值。简单来说,货币的价值是它能购买什么,这意味着货币有许多价格(根据它能购买的商品数量),这些价格会随着时间变化。问题是,作为交换媒介的价值从何而来——是什么决定了它?

路德维希·冯·米塞斯曾在这个问题上纠结很久,他回答说,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意思是他们愿意并能够用商品换取现金)基于他们对其购买力的预期。我们持有货币是因为我们期望在交换中使用它。我们根据今天它能买什么来设想它在未来的购买力(“明天”),而这基于昨天它能买什么(“今天”),依此类推。

米塞斯展示了这不构成无限回溯,而是逻辑上必须有一个开始点——货币商品在成为货币之前的时间。在上面的例子中,我重视香蕉不是因为我想要香蕉,而是因为我期望能够用它来交换。我在投机香蕉作为交换媒介的用途和价值,我基于对橙子持有者的听闻来判断。由于梨的可售性更高,我更看重梨作为交换媒介,因此我卖苹果换梨。当“每个人”都用梨进行交换时,梨就是货币了。它们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人们对其预期的购买力。

通过逻辑回溯,我们可以看到,作为货币的梨比作为消费品的梨(在成为货币之前)市场价值高得多,因为它是货币——它的需求因为被用作首选交换媒介而大大增加。增加了多少?这可以通过比较梨作为货币时的需求(以及因此的市场价格)与作为消费品的需求(当它不是货币时)来回答。

同样适用于香蕉,尽管它们从未成为货币。因为我期望用香蕉换取橙子,我对香蕉的估值(和需求)增加,并卖掉苹果来获取它们(尽管我不打算消费香蕉)。因为香蕉是交换媒介,市场需求(因此价格)增加了。

回到比特币

这对比特币有什么意义?理论被用来揭示和理解实际发生的事情。

比特币当然是一种交换媒介,但它还不是货币。一些人(或许很多人)期望它成为货币,因此获取它。这增加了它的需求。其他人则把比特币作为一种资产投资,期望其价值上升或至少不贬值。这也增加了它的需求。但高需求和成为货币之间是有区别的:后者暗示前者,但前者不意味着后者高需求只意味着更高的价格,而不是它因此被普遍接受并作为交换媒介使用。

许多东西需求很高,但不因此成为交换媒介,而被用作,例如,消费品或资产。前者是因为它们直接满足我们的需求,后者是因为它们被期望作为价值储存(稳定或增值)。我们对货币(现金)的需求既不是为了消费,也不是作为投机性资产——它是(主要)为了用于交换。换句话说,我们需求(和获取)货币是为了摆脱它。它是达到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的一种手段——它是一种交换媒介。

我们可以用这个推理来分析“持有”比特币的人,他们卖掉法定货币(现金)或借贷法定货币来获取比特币,然后持有它作为资产。或许意图是在它成为货币时使用它,或者只是为了顺应潮流(或泡沫,取决于你问谁)以赚取投机利润。在这两种情况下,他们都没有用比特币作为交换媒介——他们使用现金(美元、欧元等)作为获取比特币的媒介。

决定买入并持有确实(也确实)会增加比特币的需求,但这与疫情期间对卫生纸的需求情况类似。那并不意味着卫生纸变成了交换媒介。即使卫生纸的需求超过了供应,以至于人们在黑市上交易它,卫生纸仍然不是交换媒介——只是一种高度需求的商品。

当然,高需求可能导致人们将一种商品用作交换媒介。但通过买入并持有来增加需求(因此提高市场价格)以使其成为货币是一种非常迂回的方式。有更直接和有效的方法。包括最明显的一种:在交换中使用它,即将其作为货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