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破灭 茅台还能走多久?
原创 · 币海独步者  |  2024年06月25日 2024-06-25
 
币海独步者
站内编辑

说到茅台,想必每个人都能知道,这个曾经酒民心中的“爱马仕”,如今也逐渐跌落“酒文化”的神坛……在资本市场中,贵州茅台股价的连续下跌,让投资者们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

贵州茅台为何跌跌不休?在这背后,既有消费降级的冷风,也有茅台酒自身金融属性的暗流涌动。

6月25日,贵州茅台股价高开高走,虽然重新站回5日均线,但自5月7日最高价1746.92后转跌,跌幅高达18.77%,6月24日盘中一度触及52周新低1414.01元,从技术层面上看,茅台股价已经跌破了所有的的支撑位,目前,没有看到止跌回稳的迹象。

随着茅台股价的下跌,茅台的市场价格也大幅下调,虽然今年4月,飞天茅台的散装批发价曾回升到2600元/瓶,但自5月起,又重回下跌的趋势。截至6月24日,23年飞天茅台散装53度/500ml批发价为2180元,较5月初已经持续下探逾一个半月,跌超400元。

而不仅仅是茅台,包括五粮液、山西汾酒等白酒品牌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超跌态势,这背后不能忽视的一个市场趋势那就是消费降级。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的消费市场也迎来了结构性的变化。

随着经济增长的不断放缓和居民收入增速的回落,消费者开始更加注重性价比,高端奢侈品的消费热潮逐渐降温。作为高端白酒的代表,贵州茅台自然也难以独善其身。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虽然白酒产量在2016年达到了产量1358万千升的峰值后就进入下降通道。但是白酒的库存却呈现一个快速增长的态势,根据2023年茅台的财报显示,2019年的库存还仅有252.8亿,到了2023年已经增长到了464.4亿,增长了仅95%,消费乏力,消费习惯的改变和年轻消费者的流失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白酒市场的销量。

在2023年9月,茅台联合瑞幸咖啡推出了“酱香拿铁”,39一杯的定价成为网络热搜,各种短视频平台上的种种购买体验一度冲上了热搜榜,但喧闹之后,大家仍然选择了冷静,特别是在经历疫情之后,消费者都开始紧紧捂住自己的钱袋子,开始精打细算了。当口袋不再那么鼓胀时,他们不再跟风,对于一瓶动辄数千元的茅台酒的热情也开始减退。这种消费心理的变化直接冲击了贵州茅台的销售。

其次,我们不能忽视茅台酒所具有的金融属性。长期以来,贵州茅台不仅是餐桌上的佳酿,更是资本市场上的宠儿。特别在2016年,飞天茅台的黄牛价甚至攀升到3000至5000元/瓶,这种价格波动,往往不仅仅受到供需关系的影响,还与投资者的情绪、资金的流动性等金融市场因素密切相关。

在资本市场上,贵州茅台曾经成为一种投资和保值的手段,也被赋予了过多的期待和想象。然而,当市场情绪开始转向谨慎,资金面收紧,那些原本涌向茅台的资金便可能选择撤离。此外,随着监管层对于金融市场的整顿和规范和政府层面对公务用酒的管控政策的出台,茅台酒的金融炒作空间也被进一步压缩,这对于其股价的稳定构成了挑战。

再者,贵州茅台自身的发展战略也在经历调整期。面对市场的变化,公司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产品定位和营销策略。23日,茅台对部分市场政策做出了调整,其中就包括停止12瓶装/箱发货,同步废除拆箱销售指令。此外,有部分商家还收到了15年陈年茅台、精品茅台暂停发货的通知。

此外,以暂停发货的精品茅台为例,官方指导价为3299元/瓶,今日酒价数据显示,6月初其价格为3270/瓶,6月23日价格已跌至2990元/瓶。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任何决策的失误或者执行的不力,都可能导致市场份额的流失。

贵州茅台股价的下跌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消费降级的趋势削弱了高端消费品的需求,茅台酒的金融属性在市场调整中暴露出脆弱性,而公司自身的战略调整也增加了股价波动的可能性。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贵州茅台作为中国白酒行业的龙头企业,其深厚的品牌底蕴、稳定的盈利能力以及持续的创新努力。这些优势将是贵州茅台重回上升通道的重要支撑。在未来变化的市场上,任何资本的流动都在为了下个巅峰或者低估做准备。

贵州茅台需要更加敏锐地捕捉市场变化,灵活调整产品和营销策略,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公司还需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减少市场对其金融属性的过度解读,回归到以产品质量和消费者体验为核心的本质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