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中国11月份消费者通胀率降至五个月来的最低水平,同比仅上涨0.2%,低于市场预期。
这一涨幅较10月份的0.3%有所回落,也低于预期的0.5%。核心通胀率(不包括食品和燃料价格)在11月份同比上涨0.3%,较10月份的0.2%略有上升,显示出价格压力有所增加。
食品价格,尤其是猪肉和新鲜蔬菜价格的上涨对 CPI 有一定推动作用,其中猪肉价格上涨13.7%,新鲜蔬菜价格上涨10.0%。然而,整体而言,食品价格在温和上涨中呈现一定降温趋势,部分原因是由于天气偏暖导致食品价格下降2.7%。
与此同时,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或批发通胀连续第26个月下降,11月份同比下降2.5%,低于预期的2.8%降幅。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下降7.1%,燃料动力类价格下降6.5%,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5%。
这表明尽管中国政府自9月以来推出了一系列刺激措施,包括降息、支持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以及刺激银行贷款,但工业价格仍面临下行压力。
马来亚银行宏观研究主管 Erica Tay 指出,中国的 PPI 通缩幅度略有收窄,但似乎仍然根深蒂固,制造业投入品和制成品的累计库存量相当可观,供需不匹配的情况一直在压低价格。
尽管面临通胀和 PPI 下降的挑战,中国经济的其他领域也显示出一些复苏迹象。10月份零售额强劲增长,超出预期,11月份制造业活动也连续两个月扩张。中国将于周三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概述2025年的经济目标和刺激措施,这可能会为经济增长提供进一步的支持。
惠誉评级将中国2025年 GDP 增长预测从4.5%下调至4.3%,并将2026年增长预测从4.3%下调至4.0%,理由是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更高的关税存在风险。尽管中国房地产行业“暂时出现企稳迹象”,但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对该机构的预测构成了重大风险。
总体来看,中国11月份的通胀数据显示,尽管存在一些积极迹象,但中国经济仍在努力应对内需低迷和通缩压力。
政府的刺激措施似乎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潜在的价格压力,但产能过剩和供需不匹配的问题仍然存在,这可能会限制通胀率在未来的上升空间。随着政府继续推出刺激措施,市场将密切关注其对经济增长和通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