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中国的长期国债利率再创新低,甚至已经比日本的国债收益率都低。二个话题冲上了热搜,金融市场在为中国经济陷入通缩进行定价;中国是否陷入日本式大通缩。
对于中国长期国债利率低于日本了,很多人都懵逼了,甚至出现了大恐慌:中国是否会陷入日本式通缩。
我们来讲讲通缩的危害有多大?首先,老百姓完全躺平,低欲望,不消费;老板本国赚不到钱,不贷款,但把生意做出海,就业给了别国;其次,政府拼命量化宽松,零利率,甚至负利率,企业不买账,资金要不空转,要么被海外投资人借走。
中国的通缩现象与日本90年代的情况有所不同。日本90年代的通缩是在经济泡沫破灭后发生的。物价急跌,老百姓收入下降,没钱了,缩衣节食,造成了大通缩。而中国并未出现长期的物价下行趋势,中国目前的通缩并不是因为物价过高,而是因为生产成本降低,产品变得更加便宜。
那么,中国是否会陷入通缩?
中国的低成本零售商积极抢占市场,为一些企业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但同时也加剧了残酷的价格战,加剧了对通货紧缩的担忧。
从咖啡到汽车再到服装,中国零售商几乎削减了所有商品的价格,以迎合因房地产危机、高失业率和经济前景黯淡而信心受挫的消费者。
在消费者信心几近谷底的情况下,价格就是王道。
两年来,汽车制造商一直在打价格战。在过去的两个月里,一些经销商和融资公司推出了免首付甚至零利率的贷款计划。
由于零售商在价格上的互相卷,他们迫使供应商严格削减成本。这反过来又会导致工资增长下降,或更多依赖低薪的临时工,从而损害家庭需求。
墨尔本莫纳什大学(Monash University)经济学教授施贺玲说: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中国最终可能会陷入恶性循环:消费附加值降低、通货紧缩、低利润率导致低工资,从而进一步推动消费者降低消费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