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关总署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年初,中国出口增长放缓幅度超出预期,美国提高关税的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原本可能的增长动力。
从具体数据来看,今年1至2月,以美元计算,出口较上年同期仅增长2.3%,远低于市场调查预测的5%增幅。伦敦证券交易所的数据显示,这是自去年4月份出口同比增长仅1.5%以来的最低增幅。
进口方面同样不容乐观,LESG 数据表明,2025年前两个月进口量同比下降8.4%,为2023年7月以来的最大降幅,大大出乎市场意料,因为此前分析师预计进口量将同比增长1%。
这一局面的形成,与美国的贸易政策息息相关。随着特朗普重返白宫,出于对美国将征收更多关税的预期,中国出口商自去年年底便纷纷提前抢运货物。
而特朗普上台后,迅速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2月4日首次加征10%关税生效,仅仅一个月后又再次加征10%,累计关税高达20%。面对美方的贸易挑衅,中国也采取了相应的反制措施,对美国部分商品,包括能源和农产品加征关税,同时限制美国所需的某些关键矿产出口。
海关总署之所以发布前两个月的综合贸易数据,是因为今年农历新年假期恰好在1月下旬,这一传统出货淡季对贸易数据产生了扭曲影响。
尽管面临着关税紧张局势加剧的严峻外部环境,中国在本周依然展现出坚定决心,制定了今年约 5%的经济增长目标。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国内需求疲软的现状,并将通胀目标调整至几十年来的最低水平。
在此背景下,官方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急需出台更有力的刺激措施,以提振国内消费和房地产行业,逐步降低经济对出口和投资的过度依赖。毕竟在去年,出口对中国 GDP 的贡献率接近四分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后,下令其政府调查中国方面是否遵守2020年总统第一任任期内达成的贸易协议。经济学家表示,评估最终结果将于4月1日前提交给特朗普,这或许会为后续进一步的关税行动埋下伏笔。
面对重重挑战,中国并未坐以待毙。自去年起,中国就积极尝试通过以旧换新补贴等方式鼓励特定商品的购买,以此刺激消费。今年1月,相关部门更是将以旧换新计划进一步扩大到智能手机和更多家电领域。
此外,作为扩大财政刺激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本周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果断决策,承诺再发行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门用于消费者补贴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