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由于美国发动的关税战持续升级,以及全球需求的普遍放缓,亚洲地区的制造业活动在 3 月份普遍陷入低迷,给该地区的经济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一片悲观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数据中,中国成为了一个亮点。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制造业活动在 3 月份出现了明显回升,这主要得益于工厂为赶在美方加征关税生效前,全力向客户交付货物。
对于政策制定者而言,全球贸易战的不断扩大趋势,无疑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他们不仅需要应对经济增长可能受到的冲击,还要努力平衡成本上升带来的通胀压力。
调查显示,在亚洲其他地区,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制造业活动在 3 月份均出现了下滑。企业普遍表示,他们正在为应对美国贸易政策带来的更多不确定性做准备。
自 1 月上任以来,美国总统特朗普已经对多个贸易伙伴实施了一系列关税措施,其中包括一项对进口汽车加征高额关税的计划。
3 月份,标普全球 / 财新制造业 PMI 从上个月的 50.8 攀升至 51.2,超出了市场预期,且连续数月保持在 50 这一荣枯分界线之上。
这一反弹与周一公布的官方采购经理人指数基本一致,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活动正以一年来最快的速度增长。
不过,分析师普遍认为,这种反弹可能只是暂时的。随着贸易战的持续,制造业的增长势头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自 1 月以来,特朗普已经对中国输美商品累计加征了 20% 的关税,并且预计本周还会宣布更多的对等关税措施。
在日本,制造业活动以一年来最快的速度下降,连续第九个月处于收缩区间。韩国的制造业活动也出现了加速下滑,主要原因是国内需求的持续疲软。
中国台湾地区 3 月份的 PMI 从 2 月份的 51.5 降至 49.8,跌入收缩区间。而越南的 PMI 则从 49.2 微升至 50.5,勉强回到扩张区间。
周二公布的其他经济指标也显示,亚洲地区整体经济形势不容乐观。韩国的出口增长低于预期,日本备受关注的短观调查显示,大型制造业企业的商业信心已经降至一年来的低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