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11月面临高风险?CPI与FOMC相冲突
原创 · 流动的沙  |  2025年10月21日 9小时之前
 
流动的沙
站内编辑

加密市场近期迎来一波微妙的行情转向:比特币空头正遭遇明显挤压,加密货币整体市值随之上涨4%,此前偏向极端的市场情绪也逐步回落至中性区间。

在此背景下,比特币(BTC)重新测试11.1万美元关口,这一动作释放出关键信号:当前推动价格的不仅是短期投机资金,现货需求已开始实质性介入。

但热闹的市场表象下,一个核心疑问始终悬而未决:这真的意味着比特币已经触底,后续能开启顺畅涨势吗?从宏观环境与历史表现来看,答案或许远没那么乐观。

宏观层面的不确定性正成为比特币第四季度走势的最大 “拦路虎”,而即将到来的关键数据与政策节点,更是将市场推向 “高风险窗口期”。

美国劳工统计局、已确定于10月24日发布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报告,这个时间点堪称 “精准踩雷”——距离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仅剩下5天。对风险资产而言,这意味着 CPI 数据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美联储的利率决策,进而瞬间改变市场资金流向。

经济学家对此次 CPI 数据的预期并不友好:受通胀压力持续存在、中美贸易战发酵等因素影响,预计美国 CPI 将同比增长3.1%,这一数值高于上月预测,直白地传递出 “通胀仍在坚挺” 的信号。

雪上加霜的是,由于此前美国政府关门,劳动力市场报告至今未能公布,这让市场失去了判断经济热度的重要参考,进一步放大了政策决策的不确定性。

回溯10月初比特币冲高至12.5万美元的行情,不难发现当时的核心催化剂正是“美国宏观不确定性”——市场普遍定价 “劳动力市场疲软”,认为这将为美联储在 FOMC 会议上降息提供充足理由。

但如今,这一催化剂已彻底消失:劳动力数据缺位导致市场无法验证“经济降温”假设,而 CPI 预期上涨又强化了“通胀黏性”担忧,宏观层面的波动不仅没有结束,反而有加剧的迹象。即便美联储最终如市场预期般降息,风险资产也未必能获得期待中的看涨提振,9月份的降息案例早已敲响警钟。

当时美联储宣布降息后,由于通胀率环比仍上涨 0.2%,比特币在一周内不涨反跌,跌幅达8%;即便此前比特币曾突破12.5万美元创下新高,涨势也因缺乏后续动力迅速熄火,市场担忧情绪让多头纷纷选择观望,最终导致势头大幅减弱。

这一历史教训清晰表明,在通胀未得到有效控制的背景下,“降息”这张牌对加密货币的提振效果已大幅打折。

尽管宏观环境充满变数,市场内部的仓位变化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鲸鱼投资者正带头释放看涨信号。从市场数据来看,永续合约市场已明显偏向做多,杠杆水平也在持续增加,这些迹象似乎暗示 “聪明钱”正在抢占牛市先机。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看涨情绪并未转化为“稳步上涨”的动能,反而可能催生“剧烈突破”的行情。当前比特币的价格发现之路已显现瓶颈,多头仓位的集中与流动性集群的堆积,很可能让后续冲新高的过程充满混乱,而非顺畅上行。

换句话说,接下来的几天更可能是 “高风险的突破窗口”:要么借助现货需求与鲸鱼持仓实现关键价位突破,要么因宏观利空突袭导致多头踩踏,目前的市场势头虽偏向突破,但谁也无法保证突破后能稳住涨势。

距离 FOMC 会议不足一周,市场已提前将“降息25个基点”的预期纳入定价。即便通胀坚挺,市场仍在复刻9月份的逻辑,押注美联储会因“潜在经济压力”再次降息。

但这种押注本身就充满风险:一方面,缺失的劳动力数据可能在会议前突然公布,若数据好于预期,“降息理由” 将瞬间瓦解;另一方面,即便降息落地,9月份 “降息后下跌” 的先例已让市场信心受挫,资金未必会主动涌入加密货币。

更不用说中美贸易战的持续发酵,这始终在为风险资产的走势增添不确定性,一旦出现新的贸易摩擦升级信号,比特币的现货需求支撑很可能被瞬间冲垮。

综合来看,比特币11月份的走势绝不会是“直线上涨”的剧本。空头挤压与现货进场确实带来了短期暖意,但宏观层面的“雷区”——CPI 报告、FOMC 会议、通胀黏性、贸易摩擦、缺位的劳工数据——每一个都可能成为逆转行情的关键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