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尔街股市 刮起一股“稀土风暴”
原创 · 以太坊信徒  |  2025年10月14日 3小时之前
 
以太坊信徒
站内编辑

从今年年初到现在,美国最大的稀土生产企业MP Materials的股价已经暴涨超过477%,成为美股市场中最引人注目的明星股之一。与此同时,其他相关公司如USA Rare Earth、Ramaco Resources,以及锂矿领域的领军企业Albemarle,也纷纷跟随上涨,加入了这场股价飙升的浪潮。

这场热潮的背后,不仅是投资者的热情高涨,更是中美之间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再度升级所推动。

稀土元素一共有17种,它们是众多高科技产品和清洁能源技术不可或缺的核心材料。尽管被称为“稀土”,这些元素在地球上并不真正稀缺,而是因为它们往往难以在经济上可行的矿床中集中出现,开采和加工过程复杂且成本高昂。

中国新出口规定引发股价暴涨

这次稀土股大涨的直接导火索,是中国商务部最近发布的一项新规定。上周,中国宣布对某些含有稀土矿产品的出口实施政府审批机制。由于中国在全球稀土精炼市场占据了85%的份额,这一举措相当于进一步收紧了全球稀土供应的关键环节。

结果,中国9月份的稀土出口量环比下滑了31%,这已经是连续第三个月下降,达到了今年2月以来的最低点。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今年前9个月的稀土出口总量为48,355吨,虽然同比增加了13%,但从7月开始就持续走低。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不仅可能破坏中美8月份刚刚延长了的贸易缓和期,还可能与欧洲产生新的摩擦。

中国出口收紧震动全球供应链

北京战略资源研究机构Trivium China的稀土分析师Cory Combs曾表示:“一旦中国收紧稀土出口,全球制造业供应链都会受到冲击。”

10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公开讲话中表示,如果中国继续限制稀土出口,美国将实施大规模关税作为反击。这一消息迅速传开,导致美国稀土板块股价集体上涨。

不过,特朗普的态度在周末有所软化。他在周日(12日)通过Truth Social平台发帖称:“不用担心,一切都会顺利解决。中国不希望陷入衰退,我也不希望这样。”

尽管如此,周一(13日)美股开盘后,MP Materials的股价从前一交易日的78.34美元迅速攀升到86.80美元,并在全天保持强劲势头,最终上涨21.34%,收于95.06美元。该股盘中一度触及52周新高98.97美元。

USA Rare Earth上涨23%,Ramaco Resources涨幅6%,而专注于锂矿的Albemarle和Lithium Americas Corp分别上涨7.21%和12.55%。

稀土股的上涨势头如火如荼,投资者显然认为稀土将成为下一个地缘战略资源争夺的焦点。

华盛顿加强资源安全布局

在公众关注下,美国国防部(前身为战争部)的行动也迅速跟进。

据《金融时报》报道,五角大楼正在加速推进一项价值10亿美元的关键矿物储备计划,旨在未来几年内建立一个可靠的国内稀土和关键金属供应体系。

此外,《时代》杂志周日援引一份泄露的部门文件称,作为与美国协议的一部分,澳大利亚正考虑投资12亿澳元(约合7.82亿美元)来发展战略矿产储备。

更早之前,美国国防部已向MP Materials提供资金,支持其加速稀土分离和冶炼能力的建设。该公司位于加州的Mountain Pass矿场是西半球目前唯一大规模运营的稀土矿,主要生产钕和镨氧化物等产品。

这些材料是制造永磁体的关键原料,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电机、高端电子设备以及F-35隐形战斗机。

与此同时,金融巨头们也捕捉到了政策背后的机会。

摩根大通周一宣布,将投资高达100亿美元,用于支持那些对美国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企业。

该行首席执行官Jamie Dimon表示:“我们必须认识到,美国长期以来过度依赖不可靠的海外资源,这在国家安全上是不可接受的。”

稀土是现代工业的基石,从电动汽车、风力涡轮机、智能手机、导弹雷达、机器人到5G通信,几乎所有前沿技术都依赖于它。在科技和地缘政治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谁控制了稀土,谁就掌握了未来科技的主导权。

分析:股价上涨体现战略资源重估

许多分析师认为,这次稀土股的上涨反映了市场对“战略资源重估”的集体投资热情。

过去,美国对稀土供应的控制几乎为零。MP Materials曾长期将矿石出口到中国精炼,然后再以成品形式进口回国。如今,在政府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下,美国正努力重建从矿场到磁体的完整产业链。华尔街的资金流动,正是国家战略的镜像。

从投资视角看,MP Materials的股价从年初不到20美元,一路飙升至超过95美元,涨幅超过四倍,创下了该股的历史纪录。

但支撑这种狂热的,是否只是政策驱动的短期效应?谁能在动荡中构建可持续的价值链?

回顾2025年,稀土已从一个 niche 术语转变为全球投资者热议的话题。随着中美在稀土领域的再度对抗,世界正迎来一个新的资源时代。

我认为这场稀土热潮本质上体现了地缘政治风险与供应链脆弱性的交织。它并非单纯的市场泡沫,而是对全球依赖中国稀土主导地位的理性反应。中国作为稀土精炼的绝对霸主,其政策调整确实能引发连锁效应,但这也暴露了西方国家在关键矿产上的战略短板。美国政府的投资和多元化努力(如与澳大利亚合作)是正确的方向,却面临技术挑战和高成本——重建完整产业链需要数年时间,且短期内可能推高全球稀土价格,影响下游产业如电动车和国防制造。

展望未来,全球稀土格局很可能向多元化倾斜。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将加速本土开采和精炼项目,欧盟也可能加强非洲矿产的投资,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同时,技术创新如稀土回收和替代材料(如铁氮磁体)将逐步缓解供应瓶颈。但如果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短期内可能出现价格波动和供应中断,长期则推动一个更分散、更具弹性的全球市场。总体上,这将促进可持续发展,但也提醒各国:资源安全已成为大国博弈的核心,谁先实现自给自足,谁就占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