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职场到田野:“青年养老院”背后折射出的隐喻和担忧
原创 · 流动的沙  |  2024年07月10日 2024-07-10
 
流动的沙
站内编辑

在中国,一个名为“青年养老院”的现象正迅速流行。它描绘了一幅逃离高压职场生活、回归自然田野的宁静画面。然而,这股潮流背后,是否隐藏着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2024年5月清冷的某天,郑州的王慧刚把孩子送到培训班后,就匆匆忙忙的赶往郊区的一个家“青年养老院”。这是一间坐坐落于小麦田边的独栋三层建筑,高大的落地窗配上前面的一片绿色的植被,远处的地垄里鸡鸭慢慢悠悠的在散步,一副世外桃源的村野景象。

同时,远在云南曼丢古村,卢柏克(旅行家、户外体验师)则是这样定义自己的“青年养老院”的:它不是鼓励年轻人从城市逃往乡村,而是给他们一个能平衡生活的机会,“因为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压力太大了,青年人被房贷、车贷、职场竞争压得喘不过气来。”

当中国经济从过去几十年的强劲增长中大幅放缓时,随着失业率的攀升,就业环境的强度却逐年升高。

根据智联招聘的数据显示,2023年第三季中国主要城市的平均工资同比下降0.5%,这是自2016年以来数据连续两个季度下降。而财新 BBD 新经济指数的数据显示,即使在高科技制造和信息技术等行业,入门级工资也在下降。去年10月的平均工资同比下降了3.2%,为13757元人民币。

“从去年开始我们单位就把每月的补助停了,年终奖少了一大半,现在就靠我那点死工资,还有房贷,小孩马上就要上高中了,想到这些我头都大了,”国企上班的田静对未来充满了焦虑。

但尽管这样,2023年仍有超过300万名学生参加了公务员考试,竞争中央39600个职位空缺。这意味着录取率只有1/77。这种城内的人困着不敢出去,城外的人拼着命想冲进来是当代中国职场环境的真实写照。

所以,当各方面的压力滚滚来袭时,“青年养老院”一下子就吸引了青年人的目光。卢柏克的青年养老院到目前常住的人数在10~15人,入住群体大都是80、90后。

初衷是为了服务自由职业者,结果发现上班族更愿意来这,他们大多因为被职场和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想停下来,放空自己,好好休息一下。

对于入住者来说,“青年养老院”更像是一个可以“治愈自己”的医院,青年人的心理健康可能会影响中国未来的“人力资本”,更广泛地说,对经济发展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现在到了必须认真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在壹心理年初发布的一份《2024年一线及新一线城市职场人心理健康洞察报告》中,超六成受访员工期望企业可以提供心理健康日或假期,超过2/3受访者都承认存在焦虑和抑郁的情况,原因均来自于高强度的工作以及对职业生涯现状的困惑。

来自上海的小武是青年养老院的常客,一有假期就会来云南住上一段时间,“一开始,我妈妈不能理解,说年轻人怎么能住进养老院,说我这个年纪应该是去奋斗的时候,但我没法跟她解释来自工作的压力,只能说身体越来越糟,而且我不想生小孩,因为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感受到我这样的压力。”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中国生育率从1980年代后期的2.6个孩子下降到去年的1.19个。它远低于2.1的替代率,甚至低于日本的1.31生育率,而日本几十年来一直在低出生率和大量人口老龄化中苦苦挣扎。

“青年养老院”照射的是当下社会的困境。当经济发展受到阻碍以至于危机出现的情况下,社会层面的问题必定会发生,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改善就业环境和鼓励生育的政策,但收效甚微,大多数的青年人都选择了无视和躺平。

“青年养老院”作为当代中国青年生活状态的一个窗口,它让我们看到了年轻人在面对社会压力时的复杂情感和多元选择。然而,我们也需要警惕,这种现象可能成为逃避现实责任的陷阱,损害未来社会的活力和动力。

社会需要更多地倾听青年人的声音,理解他们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