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17 日,应中国贸促会邀请,英伟达公司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抵达北京,并与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举行了会谈。这是黄仁勋在短短三个月内再度到访北京,凸显了英伟达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
就在此次访华前不久,美国政府出台了新的芯片出口管制政策。当地时间 4 月 15 日,美国商务部宣布针对芯片发布新的出口许可要求,限制英伟达的 H20 芯片和 AMD 的 MI308 芯片及其同类产品出口到中国。受此影响,英伟达预计将承担约 55 亿美元的季度费用,这一举措无疑给英伟达的业务带来了重大冲击。
面对美国政府加强芯片出口管制带来的影响,黄仁勋明确表示,作为深耕中国市场长达三十年的企业,英伟达与中国市场共同成长,彼此成就。中国不仅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其充满活力的产业生态和领先的软件实力,更是英伟达持续创新的重要动力源泉。英伟达将全力以赴优化符合监管要求的产品体系,坚定地服务于中国市场。
黄仁勋还指出,人工智能正在深刻地改变众多行业的发展格局,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无论是医疗健康、金融服务、气候科技,还是制造业,每个行业都将迎来由人工智能引发的颠覆性变革。
事实上,美国政府对于英伟达 H20 芯片的出口管制过程可谓波折不断。今年 1 月份,特朗普政府开始研究扩大对华芯片出口限制,计划将 H20 纳入管制清单。2 月份,美国多位议员联名敦促商务部采取行动。4 月 4 日,黄仁勋出席特朗普的海湖庄园晚宴(据报道需支付 100 万美元入场费),试图游说美国政府放弃限制。白宫随后改变立场,暂缓 H20 出口管制计划,英伟达股价也因此短暂企稳。然而,4 月 9 日,美国政府突然通知英伟达,H20 芯片对华出口需许可证,并追溯至 4 月 5 日。4 月 14 日,美方确认管制措施 “无限期有效”,彻底阻断了 H20 对华出口。
随着美国不断强化对中国科技领域的封锁,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中国加快了自主创新的步伐,半导体产业链的国产化进程明显加速,自主可控已成为资本市场最为确定的主线。
从相关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趋势。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 年一季度中国进口集成电路 1085 亿颗,同比下降 10.2%,但同期半导体设备进口额却逆势增长 18%。这种 “芯片进口降、设备进口升” 的剪刀差,充分揭示了中国正在积极构建自主产业链的深层布局。
此前,4 月 11 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通知,重新定义了 “集成电路原产地”,明确以晶圆流片地而非设计或封装地作为认定标准。根据这一新规,在华流片的芯片即使采用海外 IP,仍可享受 “中国原产” 待遇。这一举措不仅巧妙地规避了美国出口管制,还促使国际企业将先进产能向中国转移。
海通国际分析师姚书桥认为,在美国的新规之下,英伟达 “架构降级 + 区域特供” 的模式面临根本性危机,禁令将加速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在中国市场的退出。
美国的封锁并未阻碍中国科技前进的步伐,反而成为了中国加快自主创新的强大动力。国内芯片企业在设计、代工制造、封装等环节具备显著的成本优势,有望重塑部分细分环节的贸易格局,进一步提升国产替代份额。
当前,A 股芯片板块表现活跃。规模居前的芯片 ETF (159995) 在过去 10 日里涨幅达 10.72%,近 2 天主力资金连续流入 1.42 亿元。近期,瑞芯微 (166.910, 2.90, 1.77%)、韦尔股份 (121.720, -0.68, -0.56%)、北方华创 (454.010, -9.32, -2.01%)、先锋精科 (63.920, -0.66, -1.02%)、华海清科 (166.060, -0.78, -0.47%)、华峰测控 (149.670, -3.35, -2.19%) 等业内公司披露的业绩数据均实现大幅增长。例如,韦尔股份 2024 年实现净利润 33.23 亿元,同比增长 498.11%;瑞芯微 2024 年实现净利润 5.95 亿元,同比增长 341.01%。
私募机构世诚投资认为,关税战本质上是科技战,AI 与国产算力仍是未来的主阵地。国产芯片、数据中心、半导体设备上游零部件是 “卡脖子” 的关键领域,同时也是二级市场蕴含巨大投资机会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