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始终坚信,对全球多数地区加征的全面关税是重振美国经济的利器,能够创造就业、保护本土产业并增加政府税收。
然而,现实正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展开:这些旨在重塑贸易格局的关税大棒,非但未能完全实现其预定目标,反而正在加速全球供应链的深刻重构,将巴西、印度等国的出口商系统性地推向中国等替代市场,而最终的代价,很可能由美国消费者承担。
在南美洲,巴西作为全球最大的咖啡生产国,首当其冲地感受到了这股贸易逆风。美国对其咖啡豆征收高达50%的进口关税,这是华盛顿开出的最高税率之一,极大地削弱了美国作为其最大出口市场之一的吸引力。
巴西每年向美国出口约800万袋咖啡豆,占其总出口量的三分之一。然而,随着关税生效,美国买家纷纷要求暂停订单,以评估成本影响。这一变局迫使巴西出口商紧急寻找出路。
咖啡贸易专家雨果·波特斯指出,中国凭借其迅速崛起的咖啡消费文化和庞大的市场潜力,已成为巴西出口商的“一盏明灯”。他直言不讳地表示:“如果关税的目的是削弱巴西,那么实际上,它正在将卖家推向更靠近中国的方向。”
为应对这一挑战,超过180家巴西咖啡公司在7月份集中注册对华出口,这一“史无前例”的举动,预示着亚洲正成为南美农产品的新蓝海。事实上,这一趋势早已显现,去年巴西生产商与瑞幸咖啡签署的10亿美元大单,已为两国贸易的深化铺平了道路。
同样的故事也在印度上演。美国不仅对印度商品征收50%的关税,还因印度持续购买俄罗斯石油而追加25%的惩罚性关税,此举被印度政府称为“不合理”。这导致印度的海鲜等关键出口产业面临巨大压力。
印度海鲜出口商协会秘书长 KN·拉加万表示,许多美国买家已暂停新的虾类订单,这给依赖出口的小型企业带来了生存危机。尽管他对未来谈判仍抱有希望,但已明确将中国——印度第二大出口市场——以及正在推进自由贸易协定的欧洲视为未来的关键增长点。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企业自身也难以承受这些政策的连锁反应。美国海鲜贸易协会明确指出,在美国生产虾类并不现实,因为其市场高度依赖进口,且本土渔业资源已过度捕捞,因此他们呼吁免除相关关税。
零售巨头沃尔玛也发出警告,尽管公司目前尚能通过内部消化来吸收部分成本上涨,但预计未来将不得不上调部分商品价格。多位分析人士和行业专家一致认为,关税带来的额外成本,至少有一部分将不可避免地转嫁给美国消费者。
咖啡顾问卢克·韦特估算,一袋巴西咖啡豆的成本可能因此上涨25%,传导至终端零售环节,每杯咖啡的价格可能增加7%。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这些看似微小的增幅日积月累,将显著影响生活成本。
然而,从出口商的角度看,这场危机也孕育着转机。印度海鲜出口商阿布塔希尔·阿布巴卡观察到,尽管有关税存在,许多美国客户仍在继续下单,因为他们既无法在短时间内找到质量相当的替代供应商,也无法承受货架空置带来的损失。这表明,美国市场对特定进口商品的依赖性依然根深蒂固。
阿布塔希尔表示,他的公司业务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早已实现多元化布局。“我们已经实现了多元化,”他强调,“未来,像中国和欧洲这样的市场将在我们的出口中占据更大的份额。这将是我们的长期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