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热潮重现90年代互联网狂欢?这次有什么不同
原创 · Vicky  |  2025年10月30日 6小时之前
 
Vicky
初级编辑

硅谷的秋夜,总带着一丝怀旧的电流味。2025年的旧金山湾区,初创公司如雨后春笋,估值动辄数十亿,工程师跳槽如换衣,VC们在咖啡馆里互抛BP。听起来熟悉?没错,这正是1990年代末的互联网狂欢重演。

只是这次,主角从Netscape浏览器换成了生成式AI模型,从拨号上网换成了云端推理。Y Combinator的孵化器又挤满年轻人,OpenAI的估值已破2000亿美元,Anthropic刚融50亿,Perplexity搜索如Google当年般耀眼。

媒体惊呼“泡沫2.0”,但细看之下,这次热潮既有90年代的狂热影子,又藏着本质不同。硅谷来电了,90年代回来了?是的,但带着升级的脚本。

先说说相似点吧,90年代,互联网承诺连接世界,改变一切。Netscape IPO那天,股价从28美元飙至75美元,市值一夜蒸发数十亿纸面财富。今日AI亦然。

2023年ChatGPT爆火后,生成模型如雨后春笋,Midjourney画图、Runway视频、ElevenLabs语音,一夜之间人人都是创作者。、

风险投资如潮水涌来,2025年上半年,AI领域融资金额已超1500亿美元,较2024年翻番。初创公司估值逻辑简单粗暴:有大模型、有数据、有计算力,就值钱。

记得90年代的Pets.com吗?卖宠物用品的网站,超级碗广告砸千万,上市后市值4亿美元,18个月后破产。如今的AI宠物?

一家生成式AI宠物陪伴App,融到2亿美元,声称能让虚拟狗狗懂你心情。泡沫味儿扑鼻,许多公司烧钱如流水,月亏千万,靠故事续命。华尔街分析师感慨,P/S比率动辄50倍,远超90年代的30倍巅峰。

90年代,斯坦福CS博士为加入初创放弃IBM稳定岗,薪水翻倍加期权。今天,AI博士从谷歌跳槽,签字费百万,RSU千万。OpenAI挖角Meta,Anthropic反挖OpenAI,薪资中位数已破50万美元。

住房市场火爆,旧金山一居室租金回升至5000美元,工程师们挤在合租屋里写提示工程。派对文化复兴,周末的AI黑客马拉松,啤酒披萨外加GPU云券。

VC们重拾“眼球经济”:不看盈利,看用户增长。Perplexity月活破亿,估值80亿,虽无清晰变现路径,却被捧为“AI谷歌杀手”。90年代的Yahoo!不也这样?门户网站堆砌链接,广告模式后知后觉。

但不同之处更值得深挖。90年代互联网是基础设施革命:从无到有铺设光纤,发明浏览器,定义TCP/IP。技术门槛高,硬件主导,Netscape需重写渲染引擎,Cisco卖路由器赚翻。

今日AI则是应用层爆发:基础设施已就位,云计算、GPU集群、Transformer架构成熟。ChatGPT不是从零发明,而是站在肩膀上:BERT、GPT系列迭代十年,数据中心规模化。

90年代泡沫破裂后,幸存者如Amazon、Google奠定数字经济基石;AI热潮若破,遗留的将是通用智能基础设施。模型开源如Llama、Mistral,降低入门门槛,中小企业也能微调专属AI。90年代建网站需程序员,今天提示工程几行代码搞定。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跃升,麦肯锡报告显示,AI已自动化30%白领任务,远超互联网时代的邮件与搜索。

经济影响也天差地别。90年代互联网GDP贡献微乎其微,纳斯达克2000年崩盘,蒸发5万亿美元,引发衰退。今日AI嵌入实体:制造业用AI优化供应链,制药加速药物发现,金融风控实时欺诈检测。

2025年,AI对全球GDP贡献预计达7万亿美元,占总量的5%。泡沫若破,冲击或限于科技股,而非系统性危机。因为监管更成熟。SEC对AI初创披露要求严格,虚假宣传如“AGI明年到来”已招致集体诉讼。美联储关注AI生产力,避免90年代的宽松货币后遗症。

AI热潮的“护城河”更宽。90年代复制网站易如反掌,今天训练千亿参数模型需数百亿算力,OpenAI的MoE架构、Google的TPU壁垒高耸。数据飞轮效应:用得越多,模型越聪明,用户黏性越强。Perplexity虽挑战Google,但后者Gemini日活10亿,数据优势碾压。

90年代泡沫后,互联网渗透率从5%到50%,诞生万亿公司。AI渗透率2025年仅15%,成长空间巨大。这次热潮不是“眼球经济”,而是“智能经济”。90年代卖广告位,今天卖推理服务。

OpenAI的API月收入已超10亿美元,Anthropic的Claude企业版年费百万。SaaS模式复兴,Cursor代码助手、Notion AI、Figma插件,订阅制现金流稳定。

硅谷来电了,90年代回来了,但带着成熟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