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中国出口:美国出口商密切关注中国市场
原创 · 币海独步者  |  2025年11月08日 7小时之前
 
币海独步者
站内编辑

2025年11月,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内人潮涌动,4108家海外企业齐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试图在这片庞大却略显疲软的消费市场中寻找机会。

其中,美国大豆出口协会的代表们无疑是最欣喜的群体之一。“我认为美国50万大豆种植户都松了一口气,”协会首席执行官吉姆・萨特谈及中美达成的一年期贸易休战协议时难掩喜悦。

对美国豆农而言,这份协议来得恰逢其时。几周前,高额关税还让美国大豆对中国大陆的出口在收割季戛然而止,而进博会的召开,为中断的贸易重新搭建了桥梁,萨特直言 “时机确实很好”。

这场2018年创办的年度博览会,本就是中国向世界传递开放信号的重要窗口:作为全球最大出口国,中国正主动扩大从国际伙伴的进口。

据新华社报道,本届进博会吸引了4108家海外参展商,彰显 “中国坚定致力于全球合作的决心,为全球经济注入亟需的确定性和稳定性”。展厅内超过43万平方米的展览空间,处处透着中国消费市场的吸引力。

丹麦丹尼诗特色食品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里克・布雷斯林便是其中之一,他的公司主打饼干产品,在华年销售额约20亿元人民币(2.8亿美元),经历过早期“巨大增长”后,近年仍保持着5%左右的年增速。“我认为欧洲有很大的潜力与中国开展比最近更多的贸易,” 布雷斯林对未来充满期待。

特斯拉展台上,人形机器人与电动汽车同台亮相,直观展现出中国市场对这家美国车企的重要性;加州葡萄酒协会大中华区总监克里斯托弗·贝罗斯则回溯起19世纪华人移民加州的历史.

当年华人劳工深度参与葡萄酒产区建设,如今中国市场虽仅占加州葡萄酒年出口额(15亿美元)的8000万美元左右,但近20年的变化 “巨大且迅速”,从2007年以礼品市场为主,到如今聚焦 “竞争问题”,贝罗斯感慨 “因为中国市场庞大且潜力巨大,大家都来到这里”。

不过,热闹的展会背后,中国贸易失衡的结构性问题并未出现根本性转变。最新数据显示,去年中国货物贸易顺差近 1 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今年迄今顺差已达9650亿美元,其中对美商品顺差2330亿美元。

受房地产危机拖累,中国消费者信心受挫,经济对出口的依赖度居高不下,10月出口同比意外下降1.1%,进口虽增长1%但低于预期,仅南美大豆出口量在当月创下历史新高,凸显贸易结构调整的难度。

“美国的贸易逆差总额基本保持不变,这是一个结构性问题,”上海美国商会会长郑艺坦言。他认为,美国可通过聚焦 “政治敏感性较低” 的农产品销售,以及拓展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出口,尝试缩小对华贸易逆差,但也理性指出 “永远不会看到两国贸易逆差降至零,这几乎不可能,我们能做的是稍微缩小差距”。

华盛顿州商务厅厅长阮卓是罕见出席进博会的美国政府代表,他感受到中国对美国赤字担忧的认可,“无论举办进口博览会的理由是什么,举办本身就是重要信号”。

在周三的小组讨论中,阮卓列举了波音、微软、星巴克等家乡州企业,而星巴克恰在本周宣布将中国大陆业务股份出售给私募股权集团博裕资本,成为中美企业合作模式调整的一个注脚,阮乔也直言 “确实感觉到房间里的气氛发生了一些变化”。

然而,展馆内也不乏现实的警示。地方政府展位上,一件皮夹克标价仅580元人民币(约81美元),卖家称有千件现货可即时发货——这折射出中国通缩环境下激烈的价格战。

对美国农产品出口商而言,尽管休战带来喘息,但关税壁垒仍未完全消除。萨特承认,美国大豆仍面临比巴西、阿根廷更高的关税成本,不过情况“已有所好转”。

他进一步指出,特朗普的强硬姿态虽备受争议,却可能促使其他国家重新审视对美贸易关系:“也许我们需要从美国购买更多东西,也许需要改变彼此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