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彭博社 2 月 26 日消息,中国正酝酿一项规模达 4000 亿元人民币(约合 551 亿美元)的金融机构资本补充计划,拟通过财政注资方式增强大型商业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以应对当前复杂经济形势下的多重挑战。知情人士透露,首批注资对象包括中国农业银行与交通银行,相关程序预计在 6 月底前完成,但具体实施细节仍存在调整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注资行动是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政府首次对国有大行进行系统性资本补充。根据公开数据,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及邮储银行等六大国有银行总市值逾 1 万亿美元,其资本充足水平对金融体系稳定至关重要。
当前银行业面临三重压力:一是实体经济信贷需求持续低迷,二是多轮降息导致净息差收窄(2024 年四季度商业银行整体净息差已降至 1.52% 的历史低位),三是房地产领域风险暴露引发不良贷款上升。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 "增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此次注资计划正是落实该政策导向的重要举措。
财政工具运用方面,市场普遍预期可能通过特别国债发行筹集资金。路透社去年 10 月曾报道,中国计划发行 1 万亿元特别国债用于银行资本补充。结合近期财政部透露的信息,此次注资或与正在推进的 10 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计划形成政策协同,共同构建 "稳增长 + 防风险" 的政策组合。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市场高度关注后续政策动向。分析指出,除银行资本补充外,消费刺激、房地产风险化解、地方债务重组等议题料将成为会议焦点。有学者建议,应建立长效资本补充机制,通过优先股、永续债等工具多元化补充渠道,确保银行业在支持经济复苏过程中保持稳健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