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贸易谈判更像美国的一场变相招商。
周一,美欧之间的贸易谈判几乎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尽管欧盟贸易专员马洛什·谢夫乔维奇(Maros Sefcovic)前往华盛顿会晤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拉特尼克(Howard Lutnick)与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Jamieson Greer),但双方在核心议题上分歧明显。
谈了两小时,结果是没谈成。知情人士透露,美国官员表示,这场本应为欧盟争取关税减免的会谈,最终收获寥寥,美国方面并未承诺取消任何主要关税,目前降低到10%的对等关税只是临时缓期90天,大概率不会彻底取消。另外,此外,针对汽车、金属等行业的关税仍将维持。
虽然嘴上谈的是公平贸易,但实际上,特朗普这一次,不只是打贸易战,更是想打通两条现金流。
一是让各国买更多美国能源。特朗普本人明确表示:“欧洲的贸易顺差很容易解决,他们只要多买我们的能源就行。”这是赤裸裸地把LNG天然气当成谈判筹码,尤其在俄罗斯能源受限背景下,美国天然气的确成了欧盟的不得不选。在能源方面,尽管欧盟提议扩大对美液化天然气(LNG)的进口规模,但特朗普政府并未表现出积极意愿。
在汽车领域,美国拒绝取消关税,但暗示若欧盟企业增加在美投资、生产和出口,部分关税可以对冲。但美方亦表示,若美国出口无明显增长,关税仍有可能进一步上调。
另一方面,美方希望欧盟给美国产业链让空间。包括制药、化工、人工智能、数字服务等产业,美国希望欧洲公司到美国建厂、雇人。欧盟在医药价格上抬价,让美国药厂赚回差价。对AI监管、数字服务开放让步,为美科技巨头铺路。简言之,你不用减关税,但你得来投资、来消费、来开门。
副总统JD·万斯此前也曾表示,欧洲药价较低,是因为美国人在为欧洲的医疗体系埋单。
从本轮谈判涉及领域来看,汽车、医药、科技三大板块风险在酝酿。一是欧洲车企,如宝马、奔驰,去年美国从欧盟进口汽车达523亿美元,正是特朗普关注焦点。二是制药/生物科技行业,美方希望欧洲提高药价、扩大美药进口,欧盟尚未答应。三是AI与数字监管,美方希望欧盟放宽规则,影响到谷歌、Meta、微软等在欧盟的布局。如果最终谈崩,这些板块可能首当其冲。
欧洲市场反应谨慎,聪明钱已在减仓。谈判消息一出,美股和欧股冲高回落,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先涨后回落,欧元走低。
当然,欧盟随时准备好了反制。
本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大规模关税计划,试图重塑全球贸易秩序、吸引制造业回流美国,并为延长减税筹集资金。新关税涉及约3800亿欧元(4310亿美元)的欧盟商品。除对等关税外,半导体、制药产品也被列入征税清单。
在谈判中,美方否定了欧盟提出的取消所有工业品关税(包括汽车)的建议,强调某些关税措施仍将长期保留。欧盟去年对美出口汽车超523亿美元,美国对欧出口则以德国制造的SUV为主,价值约113亿美元。
特朗普曾批评欧盟是为了坑害美国而设立的,称欧盟对美存在严重贸易顺差,体现了不公平的关系。
作为回应,欧盟已于上周宣布,推迟实施反制性关税措施90天。这些反制措施原本用于回应特朗普对欧盟钢铝出口征收25%关税,涵盖约210亿欧元的美国产品。如果90天内谈判无果,欧盟将立即启动报复性关税,并正在筹备更多应对方案,同时积极与全球其他国家推进自由贸易协议。
这场两个小时换不到一句实话”的贸易谈判,其实暴露了三个问题,欧美已无法回到自由贸易时代的蜜月期,美国希望的不只是平衡账面,而是重建制造主导权,投资者需要更现实地看待全球化,它可能正在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