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 5 月初,国际金融市场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泰铢、韩元、日元、人民币、新台币、港币、马币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对美元呈现出快速升值的态势。新台币5月4日盘初,新台币兑美元升破30大关,报29.990,日内涨幅近3.5%,创2023年2月8日以来新高。台湾央行已介入市场干预,因新台币汇率创下1988年以来最大涨幅。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升穿7.20关口,为去年11月以来首次,日内上涨超100点。中国央行可能出手干预以抑制快速升值。港币升值到7.75的关口,香港金融管理局5月4日抛售创纪录数量的港元,以维护其与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阻止港元过度升值。韩元、马来西亚林吉特、新加坡元也受到波及,呈现显著升值。韩元因韩国2025年加入FTSE世界政府债券指数而吸引投资,新加坡元因AAA评级和高流动性成为资金避险选择。泰铢和日元也显著升值。
与此同时,美欧汇率保持相对稳定,这意味着亚洲货币对欧元也实现了同步升值。如此大规模且集中的货币升值现象,究竟是偶然的市场波动,还是背后有着更为复杂的深层原因?
市场上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一波亚洲货币升值或许与一则传闻相关。据悉,美国要求亚洲出口国家主动让货币升值,以此作为达成贸易协议的条件之一,这一传闻使得亚洲贸易商纷纷抛售美元储备。此外,香港金融管理局和台湾地区的央行已采取行动干预外汇市场,旨在抑制货币的过度升值,这一举措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前货币升值压力的显著程度。
深入探究这一现象背后的关键因素,美国的贸易政策与关税压力首当其冲。自 2025 年初特朗普政府上台后,推行了极为激进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中国施加了高达 145% 的关税,同时对其他国家普遍加征 10% 的关税。这些政策的初衷是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然而从经济学原理来看,关税往往会促使进口国货币升值,以此来抵消部分关税成本。所以,当前亚洲货币的集体升值,极有可能是市场对美国关税政策的预期反应,贸易商通过抛售美元来对冲潜在的经济损失。如此高度一致的升值表现,很难将其简单归结为纯粹的巧合,而更像是与美国政策预期紧密相连的市场行为。
从美元自身的走势以及全球货币市场动态来看,自 2025 年 4 月起,美元指数(DXY)从 2022 年的高点持续回落,近期更是进一步下跌了约 3%。彭博社的相关报道指出,美元的疲软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亚洲货币的升值压力。美元走弱的原因较为复杂,美国经济面临衰退风险、高达 36 万亿美元的国债压力,以及特朗普政府有意弱化美元储备地位的信号,都对美元的走势产生了影响。亚洲出口国家货币的升值,部分原因可能是美元相对疲软的自然结果。然而,此次亚洲货币升值的同步性和幅度均超出了常规市场波动的范畴,这暗示着背后必然存在更为复杂的驱动因素。
亚洲国家央行的干预与政策协调也不容忽视。香港、台湾等地的央行已经出手干预外汇市场,以遏制货币的快速升值,这充分表明此次升值并非完全由市场力量驱动。中国央行也极有可能采取行动,以避免人民币过快升值,这与 1985 年《广场协议》前日本的应对策略颇为相似。在贸易谈判的巨大压力之下,亚洲国家可能会通过货币升值来展现合作的姿态,期望以此换取美国在关税方面的妥协。这种政策协调行为,很可能导致升值现象在亚洲区域内集中爆发,而绝非各自独立的偶然事件。
地缘政治与贸易谈判博弈同样是影响亚洲货币走势的重要因素。中美贸易谈判的紧张局势以及美日谈判的破裂,加剧了亚洲出口国家的战略焦虑。美国有可能通过施压亚洲国家货币升值,来削弱这些国家的出口竞争力,进而平衡自身的贸易逆差。回顾历史,《广场协议》时期,美国就曾成功迫使日本和欧洲货币升值,以缓解贸易压力。当前亚洲货币的集体升值,或许反映出美国正通过谈判或者市场信号施加类似的压力,绝非巧合。
此外,亚洲地区自身的经济韧性与出口驱动模式也对货币升值起到了推动作用。例如韩国、台湾地区等亚洲出口国家和地区,凭借科技产品出口,如半导体、电子产品等,保持了经济的韧性,吸引了大量资本流入,从而推动货币升值。以韩国为例,2025 年因其加入 FTSE 世界政府债券指数,吸引了众多投资,使得韩元的升值压力显著加大。新加坡因其拥有 AAA 评级和高流动性,也成为资金避险的理想选择。不过,这些基于经济基本面的货币升值因素,很可能与外部政策信号,如美国的贸易要求等,相互叠加作用,共同导致了当前亚洲货币集体升值的局面。
历史总是能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示,1985 年的《广场协议》便是一个典型案例。该协议致使日元在短短两年内升值近 50%,这一剧烈升值严重重创了日本的出口竞争力,引发了国内资产泡沫,最终导致日本陷入了 “失去的三十年”。尽管当前亚洲货币升值尚未达到如此剧烈的程度,但其潜在风险不容小觑。倘若亚洲国家在中美贸易谈判中被迫让货币大幅升值,极有可能重演日本当年的悲剧:出口下滑、产业竞争力受损、金融市场陷入动荡。尤其是中国,由于其制造业规模庞大,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远超 1980 年代的日本,汇率波动所产生的影响将更为广泛和深远。
2025 年 5 月初亚洲货币集体对美元升值这一现象,绝非简单的巧合。它是美国贸易政策、美元市场动态、亚洲国家央行政策协调、地缘政治博弈以及区域经济自身发展等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