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解读:中国央行为何这个时候突然降息降准
原创 · 陆一夫  |  2025年05月08日 1天之前
 
陆一夫
站内编辑

周三,中国央行突然宣布一系列大规模货币政策调整举措,旨在释放流动性。众多机构分析认为,这些措施或意在缓冲中美贸易战带来的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将把 7 天期逆回购利率下调 10 个基点,从 1.5% 降至 1.4% 。行长指出,这一调整预计会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降约 10 个基点。

同时,央行还决定将存款准备金率下调 50 个基点。此次下调预计将向市场释放 1 万亿元(约 1385 亿美元)的额外流动性。

据官方媒体新华社报道,新的政策利率将于周四正式生效,而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则将于 5 月 15 日起实施。

此外,央行宣布多项举措支持重点行业融资,其中涵盖科技和房地产等行业,并设立 5000 亿元规模的消费和养老再贷款工具。央行还将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 25 个基点。据行长介绍,首套房五年期贷款利率将从 2.85% 降至 2.6%。同时,汽车金融公司现金储备比例也将从当前的 5% 逐步降至零。

不过,多数机构认为,此次 10 个基点的降息以及银行准备金的释放,对刺激信贷增长的效果存在不确定性。

经济学人智库高级经济学家徐天辰表示,这些措施在提振国内信贷需求方面的作用可能较为有限,因为借贷行为对利率变动的敏感度存在一定阈值。

部分机构指出,由于美元自身存在问题,人民币大幅贬值的风险较低,这为降息降准创造了空间。但要真正提振经济增长或对冲贸易战带来的损失,可能仍需大规模财政政策发力,而相关财政政策的推出,或有待具体经济形势和数据的进一步变化。

Pinpoint Asset Management 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张志伟认为,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压力已显著缓解。在此背景下,中国央行无需担忧降息降准会引发资本外流及人民币贬值风险。目前新的财政政策措施尚未出台,预计要等到政策制定者观察到经济出现明显恶化迹象时才会推出。

也有机构认为,此次央行的行动,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关税战的影响已开始显现,并且央行未来仍具备进一步降息降准的操作空间。

荷兰国际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宋燕铭表示,政策制定者目前可能已掌握部分有关经济受关税冲击影响的早期数据。考虑到通缩压力以及经济增长放缓的现状,未来进一步放松政策仍有空间。其预计今年 7 天期逆回购利率将再下调 20 个基点,存款准备金率还将降低 50 个基点。不过,后续政策调整可能要等到美联储重启降息之后才会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