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亚洲股市普遍低开,投资者继续消化美国最新关税政策带来的冲击,担忧其可能推升通胀并拖累全球经济。日本、澳大利亚及香港恒生指数均呈现弱势。
与此同时,OPEC+ 周日宣布,为重夺市场份额,将于9月增产54.7万桶/日。该组织表示,全球经济健康且库存偏低是其增产的依据。
然而,市场对供应中断的担忧仍在,周一早盘,布伦特与美油期货价格双双小幅下跌。这一系列动态,叠加美国关键经济数据与关税政策,令全球市场进入高度敏感期。
上周五公布的美国7月非农就业报告令市场震惊。数据显示,新增就业仅7.3万人,远低于预期的10万,且前两个月数据被大幅下修25.8万。尽管失业率4.2%符合预期,但时薪同比涨幅升至3.9%,高于预期。
这份“就业降温、工资坚挺”的报告,为美联储9月降息打开了大门,但也加剧了对“滞胀”风险的担忧。
然而,报告发布数小时后,特朗普总统便下令解雇劳工统计局局长埃丽卡·麦克恩塔弗(Erika McEntarfer),毫无证据地指责其“操纵”数据,旨在让共和党和自己“看起来糟糕”。几乎同时,美联储理事阿德里安娜·库格勒(Adriana Kugler)宣布将于8月8日提前辞职。特朗普随即在社交媒体上呼吁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也应辞职。
这两起事件叠加,严重动摇了市场对美国经济数据客观性和美联储独立性的信心。分析人士普遍担忧,若数据公信力和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政治干预,美国引以为傲的“例外主义”地位将受到根本性冲击,全球资本对美国市场的信任也可能随之瓦解。
本周,全球市场将迎来一系列关键事件的密集考验。首要关注点是中国即将公布的7月经济数据。在6月 CPI 同比微涨0.1%、PPI 同比下降3.6%、进出口同比均实现增长的背景下,7月数据将揭示“扩内需、促消费”政策的持续效果。
特别是进出口数据,上半年中国在锂电池、风力发电机组、工业机器人等领域的出口表现亮眼,市场关注其增长势头能否延续。此外,7月社融和财新服务业 PMI 也将公布,为判断国内经济活力提供重要参考。
美国方面,美国7月 ISM 非制造业指数本周公布。上月数据显示,美国服务提供商在6月份扩张步伐缓慢,6月 ISM 服务业 PMI 指数50.8,商业活动和订单有所回升,就业指数却出现三个月来最大幅度的收缩。
8月7日将正式实施新一轮“对等关税”。尽管此前存在谈判窗口,但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已明确表示,对加拿大(35%)、巴西(50%)、印度(25%)、瑞士(39%)等国的关税税率“基本已定”,不会在当前谈判中调整。
这一强硬立场,使得全球贸易紧张局势短期内难以缓解。同时,特朗普政府还给俄乌冲突设定了8月8日的“最后期限”,要求双方达成协议,否则将施加新制裁,这为本已复杂的地缘政治增添了新的不确定性。
货币政策方面,英国央行将于8月7日公布利率决议。尽管6月通胀数据高于预期,但央行行长贝利已释放鸽派信号,暗示若就业市场恶化,可能进行更大幅度降息。
日本央行将公布7月货币政策会议审议委员意见摘要。此前,日本央行在7月底维持利率不变,但上调了2025和2026财年的核心 CPI 预期,至2.7%和1.8%,并强调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对经济前景构成高风险。
2025世界机器人博览会将于8月8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让机器人更智慧让具身体更智能”,届时将汇聚全球顶尖的机器人技术与产品,展示人工智能与实体智能融合的最新成果,成为观察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窗口。
财报季也进入关键阶段。A 股和港股市场将迎来海光信息、中国移动、工业富联、华虹半导体、中芯国际等科技巨头的业绩发布。美股市场则聚焦 AMD、超微电脑、麦当劳、诺和诺德、礼来、软银、辉瑞制药等公司的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