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万亿美元出口战略转向新兴市场
原创 · 林天心  |  2025年08月21日 2025-08-21
 
林天心
初级编辑

根据标准普尔最新发布的深度报告,中国正在积极推进贸易伙伴的多元化战略,加速向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倾斜。这一战略转向不仅是为了降低对传统发达国家市场的过度依赖,更可能从根本上重塑全球贸易秩序。自2015年以来,中国对涵盖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市场地区出口额已实现惊人增长,规模扩大整整一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自特朗普政府发起中美贸易战之后,这一增长趋势出现显著加速态势,显示地缘政治因素正在深刻影响全球供应链布局。

 

从具体数据来看,过去五年间中国对新兴市场的出口猛增65%,这一增速达到此前五年期的三倍之多,呈现出明显的加速态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期中国对美国和西欧发达经济体的出口增速明显放缓,过去十年间仅分别增长28%和58%,差距日益扩大。标普分析师在报告中指出,美国持续高企的关税政策与中国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共同形成推力,促使中国企业积极寻求市场多元化。在这种背景下,新兴市场之间的贸易往来正逐渐成为全球贸易的新重心,这可能标志着全球经济格局的根本性转变。

 

从贸易规模来看,目前中国对新兴市场年出口额已高达1.6万亿美元,这一数字比对美国和西欧的出口总和1万亿美元高出50%以上,充分体现了新兴市场在中国出口格局中日益重要的地位。除了商品出口,中国企业还在大幅增加对东南亚、拉美和非洲等地区的制造业直接投资。近十年来,中国对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这四个关键东南亚经济体的投资规模增长四倍,年均资金流入达88亿美元。这些投资不仅是为了规避美国关税壁垒或确保资源供应,更是为了深度开发终端消费市场,构建更加自主可控的国际供应链体系。

 

印尼是中国企业在新兴市场成功布局的典型案例。通过中方资本和技术的大规模投入,印尼成功实现了镍产业的升级转型,从简单的原材料出口国逐步向电动汽车供应链上游迈进。在汽车制造领域,中国车企巧妙利用全球能源转型契机,迅速扩大在南亚和东南亚市场的占有率。过去三年间,中国汽车在马来西亚市场销量惊人地增长13倍,在泰国、印尼和菲律宾市场均实现翻倍增长,在印度和越南市场的增幅也超过50%,展现出中国制造业在新兴市场的强大竞争力。

 

这一扩张趋势并不局限于少数行业,而是广泛体现在工程承包、建筑机械、生产设备、消费产品与服务贸易等多个领域。尽管中国企业在新兴市场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不熟悉的商业环境、尚不完善的法律体系、基础设施不足等运营风险等等,但标普分析师认为,追求更高增长潜力的内在动力将推动这一转型趋势持续深化。

 

报告最后强调,美国新一轮关税措施可能不是中国企业转向新兴市场的唯一原因,但确实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在全球经济格局重构的背景下,中国跨国公司正在通过提前布局和深度经营,逐步成长为新时代全球商业图景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参与者。这种转型不仅关乎中国企业自身的生存发展,更将深刻影响未来十年全球贸易和投资格局的演变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