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正悄悄打造自己的“主权基金”
原创 · 股海柠檬精  |  2025年08月27日 2025-08-27
 
股海柠檬精
初级编辑

美国产业政策正走向国家入股。

此前,美国政府出手收购英特尔9.9%的股权,作为对其加速拨付90亿美元补贴的交换条件。这标志着一项深远转变,美国政府正从撒钱补贴转向入股控盘。这是特朗普政府连任以来最具争议也最具象征性的产业动作之一。更重要的是,其他获得《芯片与科学法案》补助的企业,也可能面临同样的用股换钱新规则。

自2022年推出《芯片与科学法案》以来,美国已承诺对本土芯片制造企业提供高达390亿美元的补贴,以重振半导体制造。但如今,这些补贴不再无偿奉送。继英特尔之后,包括美光科技、德州仪器、应用材料、格芯、安靠、ADI、Coherent、Microchip等公司,也被传出可能需交出部分股权,换取补贴到账。

而且美国政府可能不止盯着半导体,未来制造业、能源等关键领域也会推广股权式补贴。特朗普经济顾问凯文·哈塞特表示:“我相信不管是在半导体行业还是其他行业,未来还会有更多类似的交易出现。”

从财政角度看,美国财政是长期赤字的,本来并没有多余的钱。这不是像挪威、阿布扎比那样靠卖油盈余去建主权基金,美国是一边发钱补贴,一边发债填坑。那政府凭什么还能买股份?答案是直接入股,换未来控制权和产业安全。

事实上这种操作已经开始了。上个月,美国五角大楼出资4亿美元购买MP Materials公司15%的股份,这家公司是美国唯一的稀土磁体本土供应商。美国政府还要求英伟达和超AMD在交出销售收入。在美钢被日本新日铁收购过程中,美国政府还获得了一股“黄金股”,赋予其对某些重大事项的否决权。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法律教授Salar Ghahramani表示,这其实就像是一个美国版本的主权财富基金。与挪威、新加坡那种由政府统一管理的主权基金不同,美国这些投资是由多个政府部门各自操作的“联邦式出资”。

先例一开,产业界忧虑四起。俄克拉荷马大学金融教授Bill Megginson表示,美国设立主权财富基金“是个糟糕的主意,但也许它的时代真的来了,但这个事实上的主权基金未来到底透明度有多高?会不会被政治力量操控?如果共和党政府先设立了主权基金,那未来民主党上台后,可能走得更远、更深地干预企业,搞国有化。

英特尔的公告文件显示,美国政府通过商务部拿下9.9%的股权,虽然表面上跟着董事会投票,但合同规定,若英特尔做出不利于美政府关系的决策,政府可自行否决。伯恩斯坦分析师Rasgon担心,政府持股会锁死企业战略。若英特尔想剥离亏损的晶圆制造部门,国家安全考量可能让华盛顿一票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