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在渥太华议会大厅提交任内首份联邦预算案,像一剂复杂的药方:既要稳增长,又要瘦政府。预算新增1410亿加元支出,重点投向住房与医疗,同时国防预算升至810亿加元;另一方面,政府计划节省510亿加元以抵消部分赤字,但仍预计2025–2026财年赤字高达780亿加元。
这是一份既现实又冒险的预算,它揭示了加拿大经济的真实困境:增长乏力、财政吃紧、民生压力与安全焦虑并存。
最引人注目的是“减员计划”:到2029年前裁减4万名公务员,使总数从36.8万降至33万。对于一个长期依赖公共部门带动就业的国家,这无疑是一场震动。卡尼将其视为政府效率革命的起点,但反对党和工会则认为,这会削弱公共服务质量,加剧医疗和教育系统的负担。
卡尼的预算不仅是财政计划,更像一场关于国家方向的辩论:加拿大要继续做一个高福利的慢社会,还是转向高效率的竞争型国家?
过去八年,加拿大经济如同一台噪声不断的老引擎,轰鸣声很大,却跑不快。GDP增速长期卡在1.5%左右,远低于美国3%的平均水平;债务规模逼近GDP的110%,财政利息支出已占到预算的10%。
通胀虽从高峰回落至2.5%,但住房危机却愈演愈烈。多伦多和温哥华的房价收入比高达9倍,年轻人平均需要20年才能攒够首付。医疗系统则陷入长期超负荷:一个普通外科手术平均等待时间20周,老年护理床位短缺达20%。对普通加拿大人而言,这种缓慢的体制性衰退,比经济数据更令人焦虑。

卡尼的“重生计划”正是针对这些系统性病灶而来。1410亿加元新增支出中,住房和医疗各占约30%。政府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兴建100万套公共住房,扩大租金补贴,并对首套房购房者提供税收抵免;医疗体系方面,将拨款用于加速AI诊疗系统的普及,目标是将平均等待时间缩短10周。
同时,国防预算升至810亿加元,用于升级常规武器装备、扩大太空防御系统,并布局AI军事体系建设。这是加拿大在俄乌战争和北极安全形势变化下的一次防务再定位。
这些政策像一剂短期的经济兴奋剂。根据财政部的模型测算,这份预算将在未来两年内拉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并提升就业率约1%。但卡尼显然明白,财政刺激只是短期止痛,真正的转折要靠结构性改革。与新增支出相配套的,是510亿加元的节流计划和4万公务员减员。
财政部将重组教育部与卫生部的行政体系,削减层级,强化绩效考核,并通过AI系统取代部分文书和行政岗位。卡尼希望通过这场“政府瘦身”,让加拿大从一个“福利国家”向“效率政府”转型。这既是财政上的自救,也是制度上的冒险。
问题在于,转型的阵痛谁来承受。被裁减的公务员如何安置?医疗和教育体系在减员后能否维持服务质量?自由党政府在议会中仅有169席,需要至少172票才能通过预算案,否则将面临信任危机甚至提前大选。
保守党指责卡尼的预算“既花钱又削服务”,既违背自由党的传统价值,也难以真正刺激经济。新民主党则要求增加社会福利支出,否则不予支持。
加拿大的深层困境不止于财政紧张,更在于经济结构老化。出口占GDP三成,却高度依赖油气与矿产。能源价格一跌,财政随之动摇;当新能源转型加速时,加拿大的传统优势反而成了包袱。制
造业长期萎缩,高科技产业竞争力不足,创新投入仅占GDP的1.7%,远低于美国的3%。这使得加拿大陷入“资源富足、创新贫瘠”的双重陷阱。
卡尼试图通过AI与绿色能源投资来破局,计划未来五年内设立500亿加元创新基金,重点支持清洁能源、人工智能、半导体与生命科学领域。他称之为“从卖资源到卖技术的转型”,这是加拿大经济自上世纪石油繁荣以来最雄心勃勃的战略调整。
卡尼之所以敢于开这剂“药方”,一方面源于他在金融领域的经验。作为前英国央行行长、世界银行副行长,他熟悉财政纪律与货币风险的边界;另一方面,他清楚,如果继续拖延,加拿大可能滑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发达版——高债务、低增长、低效率的恶性循环。
这是一场关乎未来十年的耐力赛。短期的刺激能让经济稍作提速,但长跑的耐力,才决定终局。加拿大的重生之路,也许不会立竿见影,但若不迈出这一步,它将永远困在福利与债务的回音壁中。卡尼的预算案,也许正是打破这一循环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