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高瓴系”的基金们长路漫漫
原创 · 陆一夫  |  2022年06月16日 2022-06-16
 
陆一夫
站内编辑

多年来,高瓴资本和张磊一直都是行业的风向标,也是大量对冲基金争相“膜拜”贴近的目标。

在借助高瓴“血统”合计筹集了200亿美元资金之后,这些“高瓴系”基金的光环如今正在变得暗淡,它们中的大多数今年都出现了两位数的跌幅——他们无不栽在了高瓴出资支持,而且此前造就了诸多百万美元富翁的中国科技、消费和医疗板块上。

彭博追踪的九只高瓴“下一代”基金无一幸免。

根据发给投资者的新闻稿,禀赋资本在截至4月末的14个月里缩水了三分之二,据知情人士透露,才华资本的旗舰基金在2022年头四个月下跌了27%,其零售版基金从2021年2月的顶点到6月2日一共下跌了47%,刚睿资本和雪湖资本也有亏损。

虽然多数有相当规模敞口的基金都受了伤,但高瓴系基金的“伤势”尤其严重。

总部在纽约的Dynamic Beta Investments的创始人Andrew Beer称:

“一些对冲基金早期把握住了科技股的机会,但不幸的是,当运势逆转时,许多基金坚持不做调整实在太久了,一些选股型对冲基金的跌幅之大,令人怀疑它们到底有没有对冲。”

在遭遇挫折之前,这些基金近些年还能交出漂亮的成绩单,一定程度上就是靠的是聚焦高瓴资本专注的那些行业。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死守中国科技股的高瓴系对冲基金大亏

17年前,用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给的3000万美元,张磊创立了高瓴资本。

他对京东、美团、Sea Ltd.、腾讯控股和Zoom Video Communications Inc.的押注,帮助高瓴资本在2021年底成为了管理资产规模达到1060亿美元的投资巨头,即亚洲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

鉴于张磊战绩显赫,与高瓴的关系帮助对冲基金企业家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就像美国的“虎崽”基金——他们的创始人是Julian Robertson的老虎基金培养出来的。(虎崽基金今年也受到科技股暴跌的冲击。)

据一位了解大多数高瓴系基金的投资者称,与高瓴一样,这些基金自认为对行业了如指掌,当重仓股回调时,它们往往会抄底或加仓,而不是比较传统的止损离场。

直到不久前,这的确还是一条制胜之道,一些高瓴系基金在景气较好的年份里的回报率甚至高达203%。

但现在,这种策略正在受到政策转变的考验。

从电商到校外培训的中国许多行业的股票,受到了监管收紧的重创,而且美国还因为审计底稿问题威胁让中国公司退市,这些变化再加上全球科技股暴跌,导致纳斯达克金龙中国指数自2021年2月以来下跌了67%,虽然该指数目前已从3月份触及的九年低点反弹,但也可能仅仅只是一点喘息之机。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死守中国科技股的高瓴系对冲基金大亏

一、高瓴系基金的中国仓位

高瓴系基金持有的好未来、新东方和中国化妆品公司逸仙控股的股票,在过去16个月里下跌了逾90%,在金龙指数成份股中跌幅居前。

 Beer说:

“对冲基金经理报酬丰厚,恰恰是因为投资者希望他们能在列车撞过来之前离开铁轨,对冲交易一般是比较保守的,但是现在来看,这些基金似乎全都相信列车已经废了。”

整个亚洲地区的机构都感受到了寒意,Eurekahedge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除日本外的亚洲对冲基金净流出资金约36亿美元,2021年全年为净流出81亿美元。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从2015年到2021年底,高瓴系基金扣除费用前的年化回报率为28%。

但是目前来看,高瓴规模627亿美元的子公司HHLR Advisors Ltd.去年下跌了9%,部分原因是投资亏损,其部分重仓股今年也大跌,截至6月10日,医疗公司百济神州跌了46%,Doordash Inc.跌了58%,不过高瓴在百济神州上市前就开始投资这家公司,目前其股价仍远高于IPO价格。

二、投资者需要理性

目前的高瓴系基金们就陷入到了这样一种带路的困境之中:以结构化价值投资的逻辑,其过去几年在二级市场踩对了一系列风口。

但在如今全球经济环境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几乎所有参与二级市场的机构投资者都陷入了回撤和挣扎,张磊与高瓴也在被迫面对投资中最残酷的一次均值回归。

毫无疑问,当某个投资机构有能力凭借自己的名声去影响市场风向的时候,就需要承担随之而来的风险和代价,如今这样的风险已在舆论场上充分发酵,越来越多人加入到质疑高瓴的队伍中。

和过去一年多的无脑追捧类似的是,人们开始更多地用“折戟”、“跌倒”、“巨亏”等字眼去定义高瓴过去几年的成绩,这相当于是在极短时间、极端恶劣环境条件下评判一家投资机构的历史表现,显然,这是一种略显情绪化的表达。

整体上看,高瓴在资本市场上的长期表现已经足够优秀,但舆论、大众投资者对于市场的波动和信息传播非常敏感,然而投资从来不是短时间内决胜负的100米跑,而是一场比拼谁能活到最后的生存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