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大放水,怎么看1月央行发的金融数据?
原创 · 鲁克  |  2023年02月17日 2023-02-17
 
鲁克
站内编辑

2月10日,人民银行发布了2023年1月金融统计和社会融资数据,数据显示,1月金融数据超预期大幅增长。

数据枯燥无味,很多人都没有兴趣,但是如果你做点功课,就会发现里面信息量巨大,危机和机会并存,甚至关系到你的投资理财和职业规划的关键决定。

今天,我们就在这里给读者简单分析一下,最新这些金融数据意味着什么?

先从《华尔街见闻》的一篇分析文章截取一段供大家思考:

1676614922281708.png

《华尔街见闻》刊文摘抄

1月数据显示,新增人民币贷款4.9万亿元,同比多增9227亿元,前值为1.4万亿元;中国1月M2货币供应同比增长12.6%,增速比上月末低0.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2.8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6.7%,增速比上月末高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8.6个百分点,M2-M1剪刀差收敛

文中提到的M2-M1剪刀差,用了专业语言,读者可能对概念不清楚。在讲M2-M1剪刀差,普及一下中国货币供应量的这3个定义,M0,M1,M2,如果你懂,可以忽略下面这段文字。

维基百科的解释:

M0 = 流通中的现金

M1 = M0 + 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称为狭义货币供应量,又称狭义货币。

M2 = M1 + 商业银行定期存款,称为广义货币供应量,又称广义货币。

所谓,M0就是现钞,现在已经很少人用现金支付了,在街市里可能中老年人在用,大部分国人都开始用支付宝,微信了。

而支付宝,微信链接的账户是老百姓的活期存款,这是算在M2里的。以前用现金的时候,你要买大件价格上万元的物品,你需要到银行先取现金,然后背着一麻袋现金去付钱,人家还要用数钞机验真伪。其实,取钱支付的这个过程,就是从M2到M0,支付后,则是从M0又到了M1(企业的活期账户,或者支票账户)。

总结来说,M0是现金,M1是M0+企业活期账户的钱,可以支付的钱,企业一般用活期的账户来支付采购,发员工的工资和年终奖的账户里的余额。M2是M1+老百姓的活期+老百姓定期存款+企业定期存款。刚才提到的发年终奖,就是从M1(企业活期账户)发到M2(老百姓的活期账户),注意这里发的不是现金,而是存到了老百姓的活期账户,如果活期账户钱一多,老百姓会存成定期,用于支付机会相对少了,则这样一来,M2-M1的剪刀差就会增大。这种情况意味着,老百姓储蓄得越多,消费减少。如果老百姓愿意消费,则会使得企业M1的钱增加,M2-M1剪刀差收敛。

刚才新闻里说到,2023年1月份的M2-M1剪刀差收敛的意思是,老百姓在农历年前后花了一些钱。那时候正好疫情高峰也过了,社会基本上放开了。老百姓用微信和支付宝支付花钱很便捷,类似美国的个人支票,流动性强。

1676614921304336.png

根据金融数据,一月份的居民存款大幅增加6.87亿,这大部分应该是从M1(企业)账户支出的给老百姓。但我们也同时看到,M1的账户同比增长6.7%,企业账户的钱是在增加的。企业账户的钱哪里来的?当然,一部分来自于产品销售的钱回流来的,还有一部分是来自于企业从银行借贷来的资金。

根据1月份金融数据,人民币借贷增加了4.9万亿元,其中企业贷款大幅增加,1 月新增企业贷款4.68万亿元,同比多增13200 亿元。再看细节,其中的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票据融资同比分别多增5000 亿元、大幅多增1.4 万亿元、多减5915 。其中大部分是房地产。为何这么说呢?

因为,根据中指研究院不完全统计,自11月“金融16条”发布实施以来,已有120多家房企获得银行授信,60多家银行参与其中,合计授信额度接近5万亿元;8家房企意向增信发债规模超千亿元,30余家房企宣布配股或定向增发计划。

数据显示,居民贷款只增加了一点点。1 月新增居民贷款2572 亿元,同比少增5858 亿元。其中,短期贷款新增341 亿元,同比少增665 亿元。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2231 亿元,同比少增5193 亿元,连续9 个月少增

同时房地产数据显示,受春节因素影响,1 月房地产销售依旧低迷,30 大中城市销售面积同比增速下降40%。

这几年房地产行业不景气,房价回调,销售大幅下滑,造成多家房企资金断链。如果新房销售出现问题,房企就不得不依靠银行贷款,而此前政府的「三道红线」政策堵住了银行放款渠道,房企缺钱而造成烂尾项目就多起来了。如今,政府改变政策,发布“金融16条”,打算出手救助房企,授信额度5万亿元,来托房地产行业。

1676614924253606.png

房企有了钱,他们就不会轻易降价卖房。所以,1月份一线城市的房价开始微涨了。

但是,我们看老百姓的中长期贷款,也就是房贷同比是少增了同比少增5193 亿元,连续9 个月少增,说明了什么?买房的信心还是不足!因为,中长期贷款一般是用来买房子的。居民的短期贷款一般是消费贷,如果消费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那么则就和目前彭博社报道一致了,老百姓在做贷款置换,所谓用低价的消费贷还上存量房的高利率的房贷(5-6%以上)。

推荐阅读:彭博社:廉价的消费贷没促进消费,反而被用来还房贷和炒股票

1676614924792107.png

我们看到的,1月份70城的房地产销售的数据,环比和同比似乎有所改善。但是,别忘了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都是在和疫情期间的几乎是冰冻的低迷市场相比。如今,压抑三年的房地产需求,只看到放开后的全国居民房贷「增加了2231 亿元」,房地产复苏行情是非常弱的。大家知道,房子是大宗货币的交易,尤其是一线城市买房,贷款一般都是50万起的。

1676617009920009.png

中金公司认为这是信贷“开门红”,我觉得对于居民的抵押贷款来说,只能算是短暂的融冰期。

当然,房企有了钱,不会轻易降房价(除非发生更大的灰犀牛,所谓潜在60万亿城投暴雷),年轻一代选择被媒体带节奏而买房接盘,还是继续和房企死磕到底,目前来说,还很难预料,不过有一点,房地产即使大繁荣也不再会持续太久,因为中国的人口在减少,年龄在老化,这点很像日本。

根据1月份的金融数据,2022年中国M2的余额为266.43万亿元,全年增长了28万亿,增加12.6%。1月末的M2余额为273.81万亿元,比上一个月多了7.38万亿。而对比,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只是同比上涨2.1%,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有人说,好像,没有通胀啊。

但是,我们现在宏观经济学统计的CPI,其实并不能反映真正的通胀程度。在奥派经济学中,通胀就是货币现象,货币供应量增加了就是通胀。你凭空增加了货币,但交换中的商品服务并没有立刻增加,这就是通胀了。只不过,要反应到居民消费品的物价上涨是需要时间。

在2020年3月,美国疫情大爆发,资本市场上流动性趋紧,泡沫撑起来的繁荣资产如股票等急于套现,造成了流动性出现大问题。接着就是美联储大放水,买国债,买企业债券,让美元泛滥到资本市场上。当时,因为美国老百姓被突发的疫情,极度悲观,企业和商店纷纷被迫关门,人被封锁在家里,这些新印出来的钱到手,老百姓也无法充分消费,只能重新再资本市场里打转。造成资本市场大繁荣,然后重新放开后,资本市场的钱开始到了消费品市场,物价开始井喷,CPI短期内大涨到8-9%,如果美联储不及时加息,通胀还会继续螺旋上升,变成超级通胀,无法控制。

现在,美联储在加息和缩表,M2在下降,相反,中国的M2在持续放水 ,不可避免的是,中国人民币还会对美元贬值,进口商品会更贵。要维持汇率,中国则要烧掉更多的美元。目前,放水流向的,最接近贷款的是顶端金融机构和房企,慢慢传导下来,从建材和运输,然后慢慢传到底层消费者,奢侈品会暴涨,股市也会涨,然后是房市则两极分化,一线贵的更贵,三四线则是无人问津,再就是金融和房企的员工工资,最后是普通消费品,油价和粮食。

所以,先不要说M2多了,印钞多了目前没事儿,在海啸来之前,可能只是很远处的海底下发生了一个地震,等你都能感觉到了,就为时已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