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周,美国国债市场掀起惊涛骇浪,全期限收益率集体上涨,市场抛售情绪弥漫。
美国国债收益率像坐过山车,10年期从3.99%蹿到4.4876%,2年期涨到3.9558%,5年期飙至4.158%,连稳如泰山的30年期也小幅爬升到4.8723%。
波动之剧烈,令人联想起2020年疫情初期的市场动荡。
市场传言四起,有人将矛头指向中国要“抛售500亿美元美债”,还有人提及一家日本基金因高杠杆操作爆仓。
市场分析认为,中国抛售美债,是为了支撑人民币,抛掉美债,获得美元,在买入人民币。然而,深入分析显示,中国抛售的传闻难以成立,真正的驱动因素是特朗普关税政策引发的通胀恐慌,以及华尔街高杠杆基差交易的连锁清算。这场风暴的背后,隐藏着更复杂的全球金融博弈。
收益率全线走高,市场信心承压
自4月2日起,美国国债收益率走势开启快速上行通道。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周内从3.99%升至4.4876%,创七周高点;5年期和2年期收益率分别攀升至4.158%和3.9558%,涨幅均接近9个基点;3年期收益率达到4.0123%,显示短中端市场尤为敏感。相比之下,30年期收益率仅小幅升至4.8723%,但整体曲线仍趋陡峭。
收益率上涨,对应是债券价格暴跌,也就是说市场抛售压力在骤增。彭博社形容此次波动为“火线抛售”,交易量激增与2022年英国债券危机有几分相似。投资者信心动摇,部分机构甚至开始质疑美债作为全球避险资产的地位。究竟是什么引发了这场风波?
中国抛售500亿?市场规模下难掀波澜
社交媒体上流传,中国为应对特朗普关税,抛了500亿美元美债,触发市场动荡。这一说法乍听耸人听闻,但细究之下漏洞百出。
首先,美国国债市场规模高达29万亿美元,日均交易量在5000亿至1万亿美元之间。500亿美元的抛售仅占日交易量的5%-10%,远不足以推动10年期收益率从3.99%跃升至4.4876%。回顾2020年,美联储一周内购债1.6万亿美元才稳住市场,500亿美元的影响力显然被高估。也就是说,即使是中国抛售了500亿美元的美债,对市场冲击并不大。
其次,中国持有的美债约为7500亿至8000亿美元,500亿美元仅占其仓位的6%-7%。美国财政部TIC数据表明,中国减持美债多年来循序渐进,月均约50亿美元,鲜有激进动作。激进抛售美债,不仅会导致自身资产缩水,还可能扰动人民币汇率,与中国稳健的外汇管理策略背道而驰。
更重要的是,权威媒体如彭博社和路透社未见中国大规模抛售的报道。传言多源自市场恐慌,缺乏数据支撑。摩根士丹利分析师指出,收益率飙升更多与杠杆交易清算有关,而非外国央行行为。显然,中国抛售的“罪名”站不住脚。
关税冲击:通胀预期重燃
真正的风暴源于4月2日特朗普宣布的“解放日”关税政策:对中国商品加征125%关税,对其他国家加征都是10%起,虽有90天宽限期,但市场已嗅到贸易战的硝烟。这一消息点燃了通胀预期,彻底改变了国债市场的游戏规则。
关税推高进口成本,密歇根大学最新消费者调查显示,4月12个月通胀预期飙升至6.7%,创1981年以来最高,五年期预期也升至4.1%,为1993年以来高点
美联储降息前景黯淡,甚至一部分投资者还预期,美联储可能被迫加息。投资者迅速调整仓位,抛售国债以规避风险,导致2年期至10年期收益率齐升,尤其是5年期(4.158%)和10年期(4.4876%)涨幅显著。30年期收益率(4.8723%)相对平稳,反映长端市场对短期冲击的敏感度较低。
关税的涟漪效应波及全球。日本日经指数下跌近4%,美元兑日元跌至142.895,创三年低点;英国30年期债券收益率触及5.65%,为1998年以来最高。美债的避险光环褪色,资金流向德国债券和日元等资产,以及黄金,加剧抛售压力。4月14日,现货黄金交投于3220.22附近,黄金价格上周五一举突破3200美元大关,至3245.26美元的纪录高位。以前认为美股和加密资产是风险资产,现在贸易战升级引发了对经济衰退的担忧,投资者纷纷涌向黄金避险。特朗普4月9日宣布部分关税暂停90天,市场略有喘息,但短中端收益率依然高企。
杠杆失控:基差交易的“多米诺骨牌”
如果说关税是导火索,华尔街的高杠杆基差交易则是火药桶。基差交易通过押注国债现货与期货的微小价差套利,通常低风险,但需高杠杆(20-60倍)放大回报。当收益率飙升,游戏规则瞬间崩塌。
以10年期国债为例,债券价格暴跌,收益率(殖利率)从3.99%升至4.4876%,高杠杆头寸价值缩水。经纪商要求追加保证金,部分基金无力应对,只能抛售国债现货筹资。抛售推低价格,价差扩大,触发更多清算,形成恶性循环。彭博社估计,基差交易规模约8000亿美元,其清算效应足以撼动市场流动性。
市场数据佐证了这一机制:10年期国债与利率互换的价差(swap spread)收窄至疫情以来最低,表明抛售集中于国债现货,而非货币政策整体转向。2年期和5年期收益率的剧烈波动(分别涨8.76和8.99个基点)也反映了清算压力在短中端的集中爆发。
网传,美债日本大买家,农林中金,在60倍杠杆做多美债,押注基差交易(basis trade),本来想挣个微小套利的安稳钱,没想到被强平破产了。
日本基金破产(指向农林中金),目前无任何官方证实。农林中金作为美债大户,操作偏向低杠杆,且受日本央行严格监管,破产可能性微乎其微。传言更像是市场对杠杆亏损的夸大解读,这则消息有待证实。
结语
美国国债市场这场风波,应该是多方面的因素,即便是中国抛售500亿美元美债,这点抛售量在29万亿美元的市场中不过是沧海一粟。真正的推手是特朗普关税点燃的通胀预期,以及华尔街基差交易的杠杆失控。日本基金破产的传言更像是市场恐慌的注脚,但未经证实。投资者应将目光投向贸易谈判与美联储的下一步,而非被社交媒体的噪声牵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