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金融新棋局:银行与非银联手发行韩元稳定币
原创 · Vicky  |  2025年09月09日 7小时之前
 
Vicky
初级编辑

韩国,这个以科技驱动和政策灵活著称的亚洲经济体,正站在全球数字金融的前沿,酝酿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

据韩国News1报道,韩国国政企划委员会正积极考虑一项大胆举措:允许银行与非银行机构组成的联合体获得韩元稳定币的发行权。这不仅标志着韩国金融体系向数字化迈出关键一步,更揭示了其在全球稳定币竞赛中抢占先机的雄心。监管与许可的重担将落在金融安定协议会肩上,而相关法案预计将于10月由金融委员会正式推进。

稳定币,这个近年来席卷全球的金融概念,早已不再是小众玩家的试验场。作为一种与法定货币挂钩的加密资产,稳定币以其价格稳定性和高效跨境支付能力,吸引了全球金融市场的目光。从美元挂钩的USDT、USDC,到新兴的区域性稳定币,各国都在探索如何将这一工具融入本国金融体系。韩国此番动作,显然是对这一趋势的积极回应。与美元稳定币主导的全球市场不同,韩国选择以韩元为锚,试图在亚洲金融科技生态中为韩元争取更大话语权。这种“本土化”策略不仅是对美元霸权的微妙抗衡,也是在数字经济时代维护货币主权的主动尝试。

为何韩国选择银行与非银行机构联合发行的模式?答案在于平衡与创新。

传统银行以其强大的资本储备、严格的监管合规性和广泛的客户基础,代表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韩国银行业近年来在内部控制和消费者保护方面经历了显著改革,例如金融委员会2023年12月修订《银行业监督条例》,将内部控制评价权重从5.3%提升至15%,旨在减少金融风险并增强公众信任。然而,银行在技术创新和敏捷性上往往稍显保守。

相比之下,非银行机构,尤其是金融科技企业,凭借其在区块链技术和数字支付领域的领先优势,为稳定币的开发和应用注入了活力。例如,韩国数字银行Kbank已与区块链公司BPMG合作,开发多链钱包KMINT,并在泰国和迪拜测试韩元稳定币的跨境支付功能。这种银行与非银的协同模式,恰似将稳重的“老大哥”与灵活的“新玩家”绑定,试图在稳定性和创新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这一政策的出台背景,离不开韩国加密市场的独特生态。韩国是全球加密货币交易最活跃的市场之一,2024年其加密总市值已突破748亿美元,日均交易量高达107亿美元,超越了韩国两大传统证券交易所的交易量。韩国投资者对数字资产的热情,催生了所谓的“泡菜溢价”——本地加密货币价格往往高于全球市场。

这种现象既反映了韩国市场的活跃,也暴露了其与全球市场的割裂。韩元稳定币的推出,正是为了缩小这一差距,通过提供高效、低成本的跨境支付工具,增强韩国在全球数字金融中的竞争力。同时,韩国政府希望通过稳定币的规范化,遏制美元稳定币可能带来的资本外流风险。正如韩国金融委员会近期声明所强调,美元稳定币并非资本外流的“罪魁祸首”,但韩元稳定币的推广无疑是提升金融主权的重要一步。

从全球视角看,韩国的这一举措具有标杆意义。在稳定币监管方面,全球主要经济体正处于不同阶段。美国对稳定币的监管仍以反洗钱和消费者保护为核心,欧盟则通过MiCA法案为加密资产建立了统一框架。韩国选择了一条中间道路:既鼓励创新,又强调监管。这种“平衡术”不仅为亚洲其他国家提供了参考,也可能推动韩国成为区域性加密枢纽。

尤其是在新加坡监管趋严、日本发展放缓的背景下,韩国的政策灵活性和市场活力使其在亚洲加密市场中脱颖而出。更重要的是,韩元稳定币的跨境支付试点,如在泰国和迪拜的测试,预示着其可能成为连接亚洲与全球市场的桥梁。

站在更广的视角,韩元稳定币的推出不仅是金融创新的尝试,也是韩国经济转型的缩影。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韩国正通过数字金融寻找新的增长点。从区块链特区计划到现货ETF的谈判,再到韩元稳定币的立法,韩国政府展现了对数字经济的坚定信心。这种信心背后,是对年轻一代技术热情的回应,也是对全球金融科技竞争的积极应对。然而,稳定币的成功不仅依赖技术和政策,更需要市场的信任。韩国能否在这一赛道上领跑,关键在于能否将银行的稳健、非银的创新与监管的严谨无缝融合。

韩元稳定币的未来,或许不仅是韩国金融体系的试验场,更是全球数字货币格局的一块拼图。在这场变革中,韩国正以其独特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一个传统金融与新兴科技共舞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