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密货币:美联储向数字公司开放支付渠道
原创 · 流动的沙  |  2025年10月23日 5小时之前
 
流动的沙
站内编辑

2025年10月21日的支付创新大会上,美联储理事克里斯托弗·J. 沃勒抛出的一则消息,为金融科技与加密领域注入了新的想象空间。

美联储正研究一种允许非银行机构直接接入央行支付系统的“支付账户”,市场更习惯称之为“精简”主账户。这一仍处探索阶段的构想,打破了美联储支付渠道长期向银行垄断的格局,却也在创新与风险的平衡间埋下待解的监管考题。

“精简” 主账户的核心特质在于“有限开放”,与传统银行的完整主账户形成明确区隔。根据沃勒披露的初步框架,这类账户将不设利息收益,亦不开放贴现窗口准入,即非银机构无法通过该账户向美联储申请贷款。

为降低对支付系统的潜在冲击,余额上限、交易额度管控等风险限制将成为标配,其账户规模也会显著小于普通主账户。沃勒特别强调,工作人员仍在细化操作细节,当前概念并非最终规则,凸显出美联储对这一创新的审慎态度。

监管防线的构建被置于优先位置。尽管构想明确仅向 “合法合格” 实体开放,但对于信托公司、州特许机构等具体哪些类型的主体能纳入范畴,尚未给出清晰界定。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反洗钱(AML)、客户身份识别(KYC)检查及操作风险控制将构成申请流程的核心关卡,这与传统银行接入央行系统的监管标准保持一致。这种设计既呼应了公众对风险防控的担忧,也为后续规则细化预留了弹性空间。

这一构想并非突发之举,而是美联储监管基调转变的延续。2025年4月24日,美联储撤回此前针对银行加密活动的限制性指导,已释放出整合支付领域新参与者的信号。

长期以来,金融科技公司与加密企业因无法直接接入央行支付系统,被迫依赖中介银行完成资金结算,不仅增加了结算步骤与时间成本,更需承担中介机构违约等交易对手风险。

以稳定币发行为例,此前 USDC 等币种的资金清算需通过摩根大通等合作银行完成,若银行暂停服务或延迟到账,便可能引发币值波动。

“精简” 主账户的落地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加密货司与稳定币发行者可直接完成资金转移与交易结算,结算效率有望提升30%以上,中间成本降低近 20%。

对 Custodia Bank、Kraken 等长期寻求美联储主账户的机构而言,这一构想更具突破性。Custodia Bank 曾因申请主账户被拒将美联储告上法庭,如今 “精简” 版本的出现或为其提供新的合规路径。Ripple、Anchorage 等今年提交申请的公司,审批进程也可能随之加速。

但创新的另一面是对现有格局的冲击。目前为非银机构提供代理结算、资金托管等服务的银行将面临直接竞争,尤其是摩根大通、美国银行等在金融科技领域布局较深的机构,其相关业务收入可能出现下滑。有分析师测算,若10%的非银支付流量转向直接结算,头部银行的代理结算收入或减少5%-8%。

市场更关注的,是跨监管机构的协同难题。美联储的 “精简” 主账户构想涉及特许资质认定与存款保险等核心问题,而这些领域长期由美国货币监理署(OCC)与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主导。

例如,OCC 此前已推出特殊目的银行特许,允许部分支付公司从事有限银行业务,美联储如何与其在资质标准上保持一致?“精简” 账户资金是否纳入 FDIC 保险范围?这些问题若无法达成共识,可能导致监管套利或规则冲突。

从更宏大的支付创新背景看,“精简” 主账户与美联储现有系统的衔接同样关键。此次会议正值 FedNow 即时支付系统上线两周年,目前已有摩根大通、富国银行等35家机构接入该系统。

市场猜测,“精简” 主账户或成为非银机构接入 FedNow 的重要载体,而美联储正在测试的 “FedNow+” 模块,更计划通过 API 接入智能合约实现 “附条件支付”,这意味着非银机构未来甚至可能借助该系统实现 “货到付款” 等自动化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