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7月非在校青年失业率创11个月新高 如何看待?
原创 · 陆一夫  |  2025年08月21日 2025-08-21
 
陆一夫
站内编辑

随着大学毕业生大量涌入劳动力市场,中国7月青年失业率升至11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显示中国经济面临内外挑战之际,青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综合路透社与《经济观察报》消息,中国国家统计局星期二(8月19日)公布7月份年龄组失业率数据显示,7月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16岁至24岁劳动力失业率为17.8%,较6月的14.5%上升3.3个百分点。

这是去年8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从季节性规律研判,预计接下来中国青年失业率可能继续小幅上升。

随着高校毕业生集中进入就业市场,每年7月至9月的青年失业率往往升至年内新高,去年8月中国青年失业率曾升至18.8%。今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就业市场压力巨大。

官方数据也显示,7月中国不包含在校生的25至29岁劳动力失业率为6.9%,较6月上升0.2个百分点;不包含在校生的30岁至59岁劳动力失业率则微跌0.1个百分点至3.9%。

中国青年失业率在2025年7月升至17.8%,这是自2024年8月以来的最高水平,确实反映出当前经济环境下青年就业面临的严峻压力。 作为季节性现象,每年夏季高校毕业生集中进入劳动力市场时,这一指标往往会攀升,今年毕业生规模达到创纪录的1222万人,进一步加剧了竞争。 与此同时,整体城镇失业率也小幅上升至5.2%,而25-29岁群体失业率为6.9%,显示问题主要集中在年轻群体。

从积极角度看,这部分是周期性波动——预计8月或9月可能达到年内峰值后逐步回落,就像去年8月曾触及18.8%后逐渐改善。 但更深层的问题在于结构性挑战:中国经济正面临房地产市场低迷、出口贸易摩擦、国内需求疲软等多重压力,这些因素导致就业岗位创造不足,尤其是对高学历青年的匹配度不高。 许多毕业生期望薪资和职位与教育水平相符,但现实中技能错配和经济放缓让入门级岗位稀缺,甚至出现“假装上班”或转战研究生考试的现象,以延缓就业压力。

总体而言,这对经济增长构成潜在风险,因为青年是消费和创新的主力,如果失业持续高企,可能加剧社会不满和人口老龄化问题。 好在中国政府已推出多项举措,如就业补贴、职业培训和针对毕业生的指导服务,这些在今年上半年已帮助青年失业率从年初高点回落。 未来,如果能进一步推动科技、绿色产业和民营企业发展,同时优化教育体系以匹配市场需求,或许能缓解这一顽疾。总之,这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的信号,但并非不可逆转——中国经济的韧性在过去多次证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