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管制生效在即 全球车企竞相寻求稀土替代来源
原创 · 以太坊信徒  |  2025年10月22日 1天之前
 
以太坊信徒
站内编辑

中国将于2025年11月8日起施行新的稀土出口管制政策,这促使全球汽车生产企业加紧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关键稀土矿产,以防供应中断引发零部件缺货,甚至迫使工厂停工。

路透社援引行业内部消息称,自中国在10月9日公布这项出口限制后,部分本土稀土出口企业迅速接到海外买家的大批紧急订单。

尽管如此,即便中方供应商赶在管制正式启动前处理完这些新增需求,从中国海运至欧洲的物流周期也可能长达45天,而稀土供应瓶颈只是汽车制造业当前诸多挑战中的一项。中国下个月还将推行多项出口管控举措,涵盖锂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以及中重稀土等品类,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电动车零部件供应链的忧虑。

丰田汽车北美分公司负责采购与供应商开发的副总裁格里姆表示,这一新政可能在短短两个月内导致整个汽车产业陷入瘫痪。德国金属粉末生产商NMD的首席执行官拉杰纳则指出,眼下市场氛围高度紧绷,客户们急于从中国以外的渠道获取稀土,但这些替代供应商的存货极为有限,货源几乎已售空。

中国稀土出口新规的实施确实为全球供应链蒙上了一层阴影,尤其是在汽车和电动车领域。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国,中国控制着超过90%的全球加工稀土和稀土磁铁供应,这种主导地位让任何出口调整都可能迅速放大影响。 

从短期来看(比如未来3-6个月),稀土供应前景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是新规将于11月8日生效前夕引发的订单激增和物流滞后。海外汽车制造商正争相囤货,导致中国出口商短期内面临产能压力,而海运到欧洲的45天周期意味着即使赶在截止日期前发货,许多企业也可能在11月底或12月初面临库存耗尽的风险。 此外,非中国来源的稀土库存本就有限——如德国供应商所言,产品已基本售罄——这会进一步推高价格,并可能引发零部件短缺,迫使部分工厂减产或停摆。

不过,我认为这种短期紧张并非不可逆转。中国商务部已多次强调,这些管控并非全面禁运,而是旨在维护国家安全和供应链稳定,并承诺对合法交易继续审批。 

最近,中国还召集外国企业开会安抚情绪,表示不会干扰正常贸易。 这暗示短期内批准率可能较高,避免彻底中断。

但如果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如美国继续施压——中国可能会收紧许可,导致供应更趋紧俏。 汽车行业特别脆弱,因为稀土是电动车电机和电池的核心材料,丰田等巨头警告称,这可能在两个月内瘫痪整个产业链。 

总体上,短期前景偏向负面,价格波动和局部短缺在所难免,但全球企业若加速多元化(如开发回收技术或转向澳大利亚、越南等新兴产地),能缓解部分压力。只是,这些替代方案短期内难以大规模上线,因此汽车制造商需提前规划库存,以防最坏情况。长远看,这或许会刺激西方国家投资本土稀土加工,推动供应链去风险化,但短期内,中国的主导地位仍将主导市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