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网络对民企倒查补缴税费的讨论,以及越来越多地执法部门对民企的「远洋捕捞」异地办案的曝光,引发媒体广泛关注。
这也凸显出,民营企业的现在的处境已经十分严峻了,这几年,肉眼可见的商业街店铺关门,以及珠三角和江浙沪的加工厂大量倒闭,民企别说扩张,很多都已经资不抵债了,老板变老赖。
试想民营企业大量的倒下,谁会是最直接的受害者呢?
当然首先是企业主和投资人,其次是打工仔失业,也就是影响到居民就业。
9月税收数据中,“企业所得税”增速继8月之后,继续高于20%,与连续大幅下滑的企业“利润”数据完全背离,这反映了在地方财政压力下,对企业征税的力度加大了。
作为居民就业蓄水池、稳定器的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他们的生存空间似乎越来越小,他们的艰难处境,进一步导致对于社会就业吸纳能力变弱。财经学者郎咸平就指出过,民营企业所负担的中国就业人口就超过了90%。
我们再来看今年的国考报名人数已经来到了341.6万,再次创下历史新高,而公务员计划招募的人数仅有3.97万人,最“卷”的岗位录取来到16000:1,夸张的比例,估计祖坟得冒青烟才能考上了。对于那些不想躺平年轻人来说,如今民企在裁员和缩减招聘,而进体制又难如登天,试问他们的前景在哪儿呢?
统计局发布九月份失业率数据,16到24岁劳动力失业率为17.6%,不包含在校生的25至29岁劳动力失业率为6.7%,不包含在校生的30至59岁劳动力失业率为3.9%。
其实 ,真实的九月情况远比数据更严峻。这些统计数据是排除了在校生。官方的解释是,在校生太多了,6200多万!。排除在校生的统计,有利于更准确反映,进入社会的青年的就业失业情况。我们不难看出,未来潜在的毕业即失业的社会危机,社会急需大量的新增就业岗位,来弥补这个缺口。
未来十年,毕业生人数会维持在每年1000万人以上。根据招聘数据显示,近年的毕业生就业率仅为55%,这意味着每两个毕业生中就有一个找不到工作,而且这还只是开始。
政府当务之急就是扩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稳住基础的就业就稳住现在的基本盘,居民端有了更多的收入,消费自然得到提振,而不是进一步的国进民退。
居民不消费不投资不是没有信心的问题,而是钱袋子里没有钱的问题,因为生产的回暖,但没有内生性需求做支撑,单纯供给侧发力,最后都会演变成对民营企业利润的挤压。
我们的民营企业对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能们上交了50%以上的税收,贡献了60%以上的GDP和70%的技术创新,以及80%---90%的就业岗位。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春节,十一,这种长假,体制里的人,政府部门的人,国企大厂的人大部分都在休假,但是整个社会正常运转,为什么?因为无数民营企业,小企业主和他们的雇员正在加班加点,维持我们十几亿人衣食住行。
如果民营企业这个经济支柱倒了,我们的经济不会更好,只会更差。而且,民生和社会的稳定也将出现巨大的危机。
作者:陆一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