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消费不需要刺激 需要好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原创 · 陆一夫  |  2025年03月24日 2025-03-24
 
陆一夫
站内编辑

为了拉动内需,中国政府连续推出各种刺激消费的措施。但是经济学者沈凌认为,消费不应该作为维持经济增长的手段,它是人们生活幸福的保证。《哪吒2》和《黑悟空》的爆火证明了,只要产品够好,需求总是存在的,而政府真正应该做的,是打开对消费需求的限制,同时创造真正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环境。

提振消费并不是一个新鲜的口号。互联网是有记忆的。

比如2023年中国政府就推出过振兴消费的20条措施,现在又拿出来30条。

政策太多,以至于我都懒得去仔细逐条品味。但是把消费当作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的确是不符合经济学常识的。消费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相反,过高的消费率还会抑制一个经济体的长期增长率。否认消费是一个经济增长动力来源,并不是否定消费的重要性,相反,消费作为我们生产的目的,它是生活幸福的保证。

过去中国老百姓太注重生产和投资了,把996当福报,财富积累很多,却忘记掉财富的目的是消费,没有转化为个人幸福,那么生产的意义缺失了。

这或许才是我们今天特别需要重视消费的原因所在。不是为了继续维持高增长,而是为了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刺激消费?释放需求!

为了生活幸福的消费,当然需要消费好产品。

首先,好产品需要厂商花大力气去研发和生产,没有工匠精神是生产不出来的。现在火爆文化市场的《哪吒》和《黑悟空》,一个是导演花了五年时间打磨出来的精品,当然不是那些粗制滥造的神剧可以比拟;另外一个是制作方投入巨资的产品,才能够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过去中国电影市场低迷,单机游戏市场没有精品,不少人认为是中国消费者没有消费能力,不愿意买单。感谢《哪吒》和《黑悟空》,让我们知道了一个简单真理:只要商品质量好,市场总是存在的。消费者的消费不需要刺激,只需要一个好产品。

其次,好产品需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不是限制消费者的选择。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政府限制了房地产产品的规格。比如限制了容积率,不允许开发别墅排屋等低容积率的住宅产品;对于高层住宅,也有限制单套面积的政策,对于大面积住宅给予惩罚性税率。

结果,房地产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90平方以内的小户型产品。问题是,随着经济的增长,人口的减少,难道老百姓不需要改善住房福利,享受“有天有地”的大房子吗?过去一二十年生产的大量小户型住房,是不是能够满足未来四五十年的需求呢?

中国大学还限制了大学生对住宿空间的选择,随着经济增长,大部分学生在自己家都能够享受独立房间了,但是到了大学却必须多个人挤在一起过所谓的“集体生活”。这样人为抑制了城市的租赁市场的发展。不少发达经济体的大学所在地都是大学城。

几万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产生的住宿餐饮需求,足以支撑当地经济发展。而在中国这类消费需求却被限制住了。所以一旦限制打开,消费者能够真实表达自己的偏好,那么消费才能给生产者以真实的指引,由此激发的产品创新创造,才能保证经济体的真正高质量增长。

最后,市场的自然竞争,并不能天然地保证“优胜劣汰”,好产品有可能因为信息不对称问题,被劣质商品挤出局。这时候需要政府站出来,制定相关制度,保护市场的有序竞争,促进“优胜劣汰”的形成。

政府的作用,是维护健康的市场竞争,而不是取代竞争,指定特殊的生产者。每年3.15中国的国家电视台都要举办消费者权益保护晚会。但是这个晚会的成功,不恰好证明了中国政府在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上做得不够好吗?如果平时能够把资源更多地放在改进完善制度上,那么特殊的3.15晚会也就越来越不被消费者需要了。

创造真正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环境

消费行为作为生产的目的,在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能够用优胜劣汰的压力,促使好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这才是我们应该振兴的消费。

如果过多的使用短期的行政手段,比如家电补贴,装修补贴等等政策措施,反而容易让劣质产品得到更大的生存空间,短期看提高了消费,让原本卖不出去的库存也卖出去了,增加了短期的GDP。但是这样的短期作用是用长期的经济结构扭曲为代价的,既不利于长期经济增长,也不利于真正的消费者福利改善。

中国的经济实力其实在过去四十年的高速增长中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世界经济的竞争中,中国产品的质量也得到了市场的肯定。未来如果需要提高消费率,特别是内需的比例,那么也需要从上述三个方面去制定政策:1)促进和鼓励长期主义的生产者能够胜出;2)具备消费意愿的消费者有更加大的自主决策权;3)政府能完善制度减少交易成本促进信息对称,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格局。

这些政策和制度改革,或许不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但是却能够实实在在地打造一个有利于高质量幸福生活的经济增长环境。不仅让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生产者,还能成为主要消费市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