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斗之术,美联储也躲不过“总统的深宫计”
原创 · 股海柠檬精  |  2025年08月25日 2025-08-25
 
股海柠檬精
初级编辑

在美联储内部,过去一年最大的地震,并非仅仅是关于通胀、加息还是降息的争论,而是来自政治高压的全面渗透,特朗普对美联储真的动刀子了。

特朗普的第一步是拿下“老鲍”,即换掉美联储主席。

鲍威尔作为美联储主席,自2018年起就承担着保持央行独立性与抵御政治干预的双重压力。但如今,特朗普公开批评他太迟钝、太保守,并在社交媒体上发文鲍威尔必须立刻降息,甚至考虑通过翻修预算超支等理由对其发起法律诉讼。这些攻击其实是一场系统性的施压,目的就是让鲍威尔、库克这样不听话的官员活得够痛苦,最终屈服或主动辞职,这就是典型的宫斗策略,搞臭你,逼你走,好让我的人上位,这样特朗普就可以安插他自己信得过的人,把利率降到他想要的水平。前美联储顾问Tim Mahedy表示,这根本就是赤裸裸的威胁,用流氓手段逼政策制定者就范。

特朗普为什么要换掉鲍威尔?简单说——不听话。面对不断加码的关税、选举年经济刺激的需求,鲍威尔始终在对抗通胀风险,拒绝盲目放水。而对特朗普来说,一个能配合财政刺激与宽松货币政策的新主席才是理想人选。他已经公开表示,将在鲍威尔任期于2025年5月届满时不再续任,并物色听话的继任者。

今年杰克逊霍尔的年会更是直接变“宫斗现场”。年会上的安保措施明显比往年更为严密,使现场气氛更加紧张。美联储警察、美国国家公园警察和当地警局的武装人员始终在现场巡逻,有些穿着军装、携带武器。分析认为,鲍威尔这次很可能是他作为美联储主席参加的最后一届杰克逊霍尔年会。

在杰克逊霍尔会议上,官员们面对“美联储独立性”的问题,都用极度小心、讲究分寸的外交辞令来回应。波士顿联储主席苏珊·柯林斯表示:“到头来,我每天照镜子时都要问自己:我做的是对的吗?”

特朗普第二步是掌控理事会,换人进局。

美联储的核心决策由7人组成的理事会主导,总统有权提名这些人选。而截至目前,特朗普已经提名两位盟友进入董事会,并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继续补齐空缺席位。

最具代表性的是提名经济顾问Stephen Miran,来填补一个将在明年1月到期的美联储理事职位。他一上来就在社交媒体上出镜,还出现在特朗普发布的理事会照片墙中,用X标记住自己不喜欢的现任成员Lisa Cook,指控其存在抵押贷款欺诈问题。这已经不仅仅是表达不同意见,而是赤裸裸地用丑闻指控制造人身威胁,试图将不听话的美联储理事逼下台。

上周五晚,对库克的攻击变得更加恶劣。特朗普的社交媒体账号贴出一张图,把库克照片打上了红色“X”,并写上“骗子”字样;第二天又贴出疑似她在密歇根州的住宅照片。这更接近“人肉搜索”和“网络暴力”的级别。

虽然Cook拒绝辞职,但外界普遍担忧,这是特朗普先定罪再换人的套路。一旦拥有理事会多数席位,特朗普将真正掌控政策话语权,无论是降息、QE、还是重塑框架,都会变成白宫可以遥控的金融武器。

特朗普第三步是下手地方联储,即清洗分行行长。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美联储下设12家地区分行,比如纽约联储、芝加哥联储等,其行长们也对利率政策拥有投票权,是维系央行独立的重要支柱。而这恰恰成了特朗普第三步计划的核心目标,不再续任那些“不配合”的地方行长

为什么现在是最佳时机?因为这12位行长的任期都将在2026年3月前集体到期。若特朗普在2025年拥有理事会多数,就可名正言顺地选择不予续任,换上自己人。这种做法虽然合法,但将彻底打破美联储自1913年成立以来,地区联储相对独立的防火墙制度,严重伤害美联储独立性这个制度基石。

其实特朗普团队早有行动迹象,2022年芝加哥联储选举时,已有两位特朗普提名的理事对新行长Goolsbee投下弃权票,仅因其曾是奥巴马时期的经济顾问。只要不是自己人,哪怕专业再强,也可能被卡住。

特朗普此举不仅是人事斗争,更是对整个央行独立性的一次系统性重塑。一旦美联储政策转向政治化,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金融市场将不再把美联储视为中立可信的宏观管理者。货币政策的前瞻性指引将不再可靠,通胀预期将变得混乱,美元信用将受到冲击,甚至引发资本市场动荡。

这并非危言耸听。回顾上世纪70年代,美联储因配合政治意志保持低利率,最终引发滞涨,导致80年代初不得不用20%的极端利率换来经济硬着陆。而如今,在AI、能源、去全球化等多重周期交织下,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个独立可信的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