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救阿根廷 会是一张空头支票吗?
原创 · 林天心  |  2025年10月02日 2025-10-02
 
林天心
初级编辑
阿根廷的金融市场又一次走到了悬崖边缘。比索汇率一度单日暴跌超过6%,虽有墨西哥央行出手干预,抛售美元试图稳住局面,收盘跌幅收窄至1.6%,但市场的紧张情绪并未真正缓解。更明显的信号来自海外——阿根廷上市股票暴跌7%,其主权债券与美国国债之间的利差猛然扩大1个百分点,达到12.3%。这个数字像一记警钟:国际市场已基本对阿根廷关上了融资的大门,投资者用脚投票,表达着对这个国家偿债能力与政策方向的深度疑虑。
 
人们曾把希望寄托在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9月22日那句“不惜一切代价”上。当时他承诺要支持阿根廷,稳住美国在拉美最重要的盟友之一。可一个多星期过去了,除了这句话,再无下文。美国财政部正被联邦政府停摆搅得焦头烂额,对所谓救助计划的具体内容闭口不谈。没有细节,没有时间表,甚至连一句确认都没有。这种沉默,让原本就脆弱的市场信心开始动摇——承诺究竟是真金白银,还是一句外交辞令?
 
阿根廷总统哈维尔·米莱的日子也不好过。他上台后推行激进的自由市场改革,但9月初的地方选举结果惨淡,加上高层爆出腐败丑闻,执政基础被严重削弱。他试图通过设定比索浮动区间来稳住汇率,但这一策略越来越像在走钢丝。央行不断动用本就紧张的美元储备去接盘,不仅消耗有限的外汇,反而还加剧了市场的不安:还能撑多久?
 
此前为鼓励农民出口换汇而推出的临时免税政策,曾短暂带来约70亿美元的美元流入,一度缓解了压力。可政策一到期,美元供应又紧了。再加上央行新规推高了官方市场的购汇需求,供需失衡让比索再度承压。眼下唯一的期待,是米莱将于10月14日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白宫会面。但美方至今未透露任何具体安排,连财政部官员都对置评请求保持沉默。
 
米莱本人试图安抚市场,强调阿根廷已解决2026年的融资需求,并重提美方可能的三种支持方式:200亿美元货币互换、美国购买阿方国债,或动用美国财政部的外汇稳定基金直接购汇。但这些说法更像是在等待救兵,而非已有把握的方案。花旗集团拉美首席经济学家埃内斯托·雷维拉指出,市场已经开始怀疑:这些承诺背后有没有附加条件?资金是否真能到位?美国债权是否会优先偿还?当“火箭筒”只闻其声不见其影,人们自然会问:它到底存不存在?
 
地缘政治的复杂性也让局面更加微妙。中国已向阿根廷提供18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额度,其中50亿已被使用。如果阿根廷不调整与中方的安排,美国很难点头批准同等规模的支持。更何况,阿根廷四月才刚拿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亿美元的援助,后续还有120亿的拨款承诺,但其外债总额高达2900亿美元,靠外部输血只能延缓危机,无法根治结构性问题。
 
在美国国内,反对声浪也在上升。米莱为刺激出口推出的税收优惠,虽短期内带来了美元,却触动了美国中西部农业州的利益。艾奥瓦州参议员查克·格拉斯利公开质疑:为何要救助一个抢走美国农民市场的国家?这种政治阻力,让华盛顿内部对援助的共识变得更加脆弱。
 
尽管过去一周,阿根廷央行已动用约22亿美元买入外汇,试图为自己多争取一点时间,但这笔资金在庞大的市场压力面前,恐怕只是杯水车薪。随着10月26日中期选举临近,市场真正担忧的,不是某一天的汇率波动,而是整个政策框架的可持续性。眼下表面的平静,更像是风暴前的间歇——所有人都在观望,而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让脆弱的平衡瞬间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