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热潮最危险?达利欧:刺激措施可能导致泡沫
供稿 · 流动的沙  |  2025年11月08日 6小时之前
 
流动的沙
站内编辑

瑞·达利欧对宏观经济发出警告,认为美联储最新的资产负债表指导意见有可能“刺激经济形成泡沫”,而不是稳定疲软的经济——这与经典的危机后量化宽松政策截然相反,可能会对包括比特币在内的硬资产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一篇题为《刺激泡沫》的文章中,达利欧将美联储的政策转向——结束量化紧缩并发出储备金需要再次增长的信号——视为“大债务周期”后期阶段的下一个里程碑。

他写道:“你们看到美联储宣布停止量化紧缩并开始量化宽松了吗?”他同时警告说,即使这被描述为一项技术性操作,但实际上也是“一项宽松举措……旨在顺应‘大债务周期’的进程”。

达利欧警告称,如果资产负债表扩张与降息和持续的财政赤字同时发生,市场将面临“美联储和财政部为货币化政府债务而进行的经典货币和财政互动”。

他补充说,在这种情况下——股票价格高企、信贷利差收窄、失业率低、通胀高于目标水平,以及人工智能驱动的狂热——“在我看来,美联储的刺激行为就像是在制造泡沫”。

达利欧发出警告的政策背景并非凭空捏造。经过数月的流动性紧缩和银行储备金缩减,美联储宣布将结束资产负债表缩减(QT)计划。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强调,在储备充足框架下,央行迟早需要再次增加储备金。他在10月2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某个阶段,我们希望储备金开始逐步增长,以跟上银行体系和经济规模的步伐。因此,我们将在某个阶段增加储备金。”

官员和许多卖方机构都强调,储备管理并不一定等同于重返危机时期的量化宽松政策。实际上,两者有相似之处:如果美联储再次持续净买入国债以维持“充足”的储备,而赤字却持续存在,那么即使没有“量化宽松”这个名称,市场反应也可能与量化宽松政策如出一辙。

尽管达利欧在文章中对比特币进行了批判,但其运作机制对比特币投资者来说并不陌生。他认为,当央行购买债券并压低实际收益率时,“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取决于流动性的流向”。

如果流动性继续流向金融资产,“估值倍数会扩大,风险价差会缩小,黄金价格会上涨”,从而导致“金融资产通胀”。

如果通胀渗透到商品和服务领域,就会加剧通胀,实际收益也会下降。对于跨资产配置而言,达利欧明确地阐述了相对收益的概念:假设黄金收益率为0%,而10年期美债收益率约为4%,那么如果预期黄金价格上涨速度将超过国债收益率。

尤其是在通胀预期上升和货币购买力下降的情况下,黄金的表现将优于国债。在这种环境下,“央行发放的货币和信贷越多,我预期的通胀率就越高,相对于黄金,我就越不看好债券。”

评论员们立即将这些机制应用于比特币。“美联储重启量化宽松政策→流动性增加→实际利率下降,” Coin Bureau首席执行官尼克·帕克林写道。“实际利率下降→债券和现金吸引力下降→资金追逐风险资产和硬资产……通胀风险上升→投资者使用黄金、大宗商品和数字价值储存手段进行对冲。”

他强调了达利欧自己的说法——“黄金价格上涨,导致金融资产通胀”,以及量化宽松政策“压低实际收益率,推高市盈率”——最后总结道:“比特币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蓬勃发展……它是打了兴奋剂的数字黄金。”

美国百万富翁投资者托马斯·克拉洛(Thomas Kralow)进一步强调了达利欧框架中蕴含的时机风险:这并非“刺激引发萧条”,而是“刺激引发狂热”。用他的话说,流动性将“涌入已经过热的市场……股票飙升,黄金暴涨,加密货币……垂直上涨”,加密市场将出现典型的风险偏好上升趋势。

他的警告与达利欧在周期末期的谨慎态度不谋而合:当前的流动性激增,随后——从长远来看——通胀将再次加速,政策被迫逆转,泡沫最终破裂。

对于比特币而言,短期走势显而易见。历史上,实际收益率下降和流动性扩张往往与长期、高贝塔系数和稀缺性策略的强劲表现相吻合;这与1999年式的暴涨和黄金等硬资产在周期末期的飙升类似——进而,比特币作为“数字黄金”的替代品也具有类似的特性。

但中长期紧张局势尚未解决:如果同样的宽松政策再次引发通胀压力,那么政策退出——即政策必须收紧以遏制泡沫的时机——就成了达利欧所警告的制度断裂点。

达利欧的结论并非交易信号,而是制度警告。他写道:“这是否会演变成全面且经典的刺激性量化宽松(伴随着大规模净购买)还有待观察。”如果美联储真的在向泡沫迈进,比特币或许会在上涨过程中受益——但按照达利欧自己的理论,这条路最终会以冲击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