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一位房地产领域的博主引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统计数据指出,到2025年7月底,全国连续三个月未偿还房贷的“断供”人数已攀升至187万人,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35.6%。同时,全国有信贷记录的个人已超过8亿,其中至少1.2亿人面临逾期或欠款的困扰。
博主分析认为,越来越多民众选择暂停房贷偿还,主要源于房价持续下滑和收入水平下降的双重挤压。
一方面,房价大幅走低导致“负资产”家庭数量激增,即房产市场价值已低于剩余贷款额,许多购房者因此决定停止还款。根据西南财经大学发布的报告,2025年第二季度,全国“资不抵债”的房贷家庭占比已达到12.7%。

另一方面,收入减少使不少人难以维持月供负担。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互联网和教育培训行业的从业者平均收入下滑超过30%,这两个领域的断供人群占比高达43%。此外,25至35岁年轻群体的失业率达8.9%,他们在断供案例中的比例更是占到58%。
另外,据《联合早报》报道,2025年10月,中国二手房平均价格同比下跌超过7%。
我认为这些数据虽反映了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面临的严峻挑战,但需注意部分数字可能基于推测或未完全验证的来源。
从更广泛的经济角度看,房价持续下行和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如官方数据显示2025年8月16-24岁群体失业率达18.9%)确实加剧了家庭财务压力,这可能进一步影响消费和经济增长。 长期来看,政府通过调整房贷政策、刺激就业和基础设施投资等措施,或许能缓解这一局面,但关键在于恢复市场信心和经济活力,否则“断供潮”风险或将持续发酵。
10月下旬,多家国际评级机构和研究报告对2025-2026年中国房价走势进行了更新预测。标准普尔(S&P)预计,2025年房地产销售将进一步下滑6%至7%,一手房价格可能下跌1.5%至2.5%。 与此同时,惠誉(Fitch)在最新展望中指出,2025年房价可能下降4%至6%,新房销售面积同比减少5%。 路透社的一项民调显示,分析师们对2025年房价的预期有所改善,从此前预计的4.8%降幅调整至3.8%,并预计2026年可能温和回升2%。

这些预测的主要依据包括持续的高库存压力和需求疲软。报告显示,自2021年以来,全国未售住宅库存已超过2011年低点,导致房价承压。销售势头放缓,2025年第二季度下滑明显,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高盛等机构认为,如果政府出台更强的财政刺激措施,如降低贷款利率或补贴需求升级,房价可能在2025年底企稳;否则,触底时间或推迟至2026年中后期。 瑞银则将一线城市房价稳定预期从2026年初延后,强调需租金回报率升至3%以上和失业率降至5%以下才能吸引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