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必将奉陪到底。”这是中国传出的强硬信号。
事情要从一个美东时间周二说起。美国财政部长Scott Bessent乐观宣布,已有70个国家主动联系我们,希望开始谈判。他的言外之意是美国赢了,市场应该充满希望。
但市场并没有听他的,因为中国传出强硬话语“奉陪到底”。与此同时,离岸人民币创下历史新低,在岸人民币中间价被调至2023年以来最弱水平。资本市场感知到的不是谈判的希望,而是经济对抗的加剧。
随即,美国白宫宣布将于午夜起对中国加征104%的额外关税。贸易战2.0似乎到了激战时刻。
全球市场迅速由暖转寒。美股在早盘短暂拉升后快速跳水,标普500收盘跌破5000点,创下年内新低。科技七巨头市值一日蒸发超过5万亿美元,VIX波动率飙升至疫情以来最高水平,市场情绪几乎重演2020年3月的极端恐慌。
这是一场典型的诱多砸盘行情:先制造反弹希望,再集体砸盘出货。机构大幅减仓,散户恐慌跟随,流动性迅速干涸。但这场风暴远未结束。正如摩根士丹利所警告的,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
面对政策冲击与市场震荡叠加,聪明钱后续应该关注什么?四个关键词,勾勒出接下来市场可能的故事主线。
首先是财报季的开启。尽管上季度数据大概率不会太差,但市场核心关注的是企业是否会下调全年指引,特别是科技龙头(如微软、苹果、谷歌)和与中美贸易高度相关的公司。如果消费类龙头开始保利润砍增长,甚至集体释放悲观预期、发布盈利预警,市场信心将遭受新一轮重击。
其次,是美联储的态度。目前市场普遍预期今年将出现四次降息,但现实却可能更为保守。鲍威尔的最新表态已经释放出不会急着行动的信号。而关税本身带来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衰退风险,而是一种滞胀式冲击——经济可能放缓,通胀却难以下降。在这种情形下,美联储面临两难选择,降息怕放纵通胀,不降又怕加速衰退。投资者后续应该关注CPI、PCE等通胀数据是否超预期,鲍威尔讲话是否暗示“关注增长风险”,市场对利率预期是否持续下修。
第三个不容忽视的变量是外资动向。目前外资持有约20%的美股市值,是过去二十年全球化红利下的重要配置力量。一旦中美关系持续恶化、人民币持续贬值、美元波动加剧,这部分资金极可能开始抽身。这是真正的大空头剧本,如果外资撤退,美股或将进入系统性回调阶段。
最后,市场结构性脆弱性也在迅速暴露。尽管对冲基金仓位已经降至近15年低点,许多快钱已经撤离,但隐藏的杠杆风险依然庞大。杠杆ETF中短Gamma暴露极高,意味着一旦市场波动加剧,每1%的变动都可能触发5亿美元级别的强平压力。同时,期权市场波动率结构出现明显倒挂,盘中巨震成为常态。更关键的是,如果市场进入高相关性状态,即所有资产一起涨或一起跌,将进一步放大系统性风险。
有人说,市场是一台情绪的放大器。最近你可能看到人民币暴跌、黄金大涨、科技股跳水、油价跌破四年低点……
但你更该关注的不是已经发生的,而是即将到来的。企业财报指引是否悲观、美联储是否转向宽松、外资是否开始撤离、以及杠杆与波动结构是否触发系统性风险——这些才是真正决定市场下一步的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