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政策冲击下,美国通胀预期的飙升令美联储两难
原创 · 陆一夫  |  2025年04月13日 2天之前
 
陆一夫
站内编辑

如果特朗普总统的关税推高美国消费者物价 ——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必定会如此,那么这对美联储的反通胀行动来说已然是个坏消息,甚至还可能引发更糟糕的情况。

经济学家表示,企业和劳动者对物价走势的预期,在实际物价变化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这正是美联储官员始终密切关注未来通胀预期的原因,然而最新数据却令人忧心。自特朗普当选以来,基准长期通胀预期指标已攀升至 30 年来的最高水平,在他宣布全面全球关税后,该指标在周五进一步飙升。

这种心态有可能将特朗普贸易战带来的一次性价格冲击,转变为更持久的通胀压力。当前风险更大,是因为美国家庭仍受疫情后物价飙升的影响,可能不信任美联储有能力阻止新一轮物价上涨。

消费者和企业对未来通胀的预期,反映出公众对央行及其控制物价能力的信心。货币理论表明,当这种信心受到侵蚀,尤其是长期受损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便会降低。具体而言,利率必须比正常情况下更高,直到信心恢复。

长期通胀预期大幅上升,美联储信誉受挑战

长期通胀预期大幅上升,意味着人们对美联储将通胀率降至 2% 的能力失去信心。“这会让我担忧,” 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前研究主管、现就职于布鲁金斯学会的杰弗里・富勒说。

诚然,大多数调查结果并非如此。但富勒表示,即便没有如此严重的信任危机,贸易战也会让美联储的工作愈发艰难。如果消费者在未来一年面临因关税导致的超过 3% 的物价上涨,他们可能会将其视为新常态,并据此调整日常消费计算。劳动者会要求提高工资,企业也会调整定价策略。“那我们就有麻烦了,” 他说,“而我们现在不需要这种麻烦。”

截至 3 月,美国通胀的关键指标约为 2.5%,远低于 2022 年的峰值,但仍高于目标水平。大多数经济学家预计,随着关税使进口商品价格上涨,未来几个月通胀率将上升。

密歇根大学最新调查中的消费者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忧。他们预计未来一年物价将上涨 6.7%,在 5 至 10 年内年通胀率为 4.4%,均达到几十年来的最高水平。虽然一些经济学家质疑密歇根大学的调查方法,但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对未来一年的通胀预期指标,自去年 12 月以来也大幅上升。

不过,其他数据集描绘的情况没那么令人担忧。基于美国国债的 5 年期和 10 年期损益两平率等市场指标,目前徘徊在美联储 2% 的目标附近。纽约联邦储备银行 2 月的消费者预期调查显示,3 年期和 5 年期通胀预期未受贸易战影响,维持在 3% 左右。3 月的调查结果将于周一公布。

这使得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称密歇根大学的调查结果是 “异常值”。尽管如此,鲍威尔和他的同事们在应对贸易战时,仍在密切关注通胀预期。

“美联储拥有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资产是其信誉,这体现在稳定的长期通胀预期上,” 波士顿联储主席柯林斯周五告诉雅虎财经。她还表示,关税的影响可能 “比许多人意识到的更广泛”。

在特朗普本月宣布关税之前,美联储官员已经下调了经济增长预期,上调了通胀预期。此后,一些官员警告称,今年消费者物价可能上涨约 4%。这让政策制定者有理由即使在经济放缓担忧加剧的情况下,也不考虑降息,而是维持借贷成本稳定。

美消费者尚未从物价冲击中恢复,物价预期影响深远

直到过去几年,美国的通胀在很长时间内都保持稳定,基本上从 20 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就是如此,这使得未来通胀预期得到控制。但疫情和乌克兰战争引发的价格冲击改变了这一局面。通胀成为头版新闻,并反映在各种前瞻性指标中。

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协会的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布鲁苏埃拉斯表示,美国消费者 “尚未真正恢复”。他们对通胀调查的回应 “反映了他们目前的心态 —— 他们仍然深受创伤”。

当然,预期物价上涨与实际物价上涨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在美国尤其如此,与许多其他国家相比,美国劳动合同或租金中的通胀指数化调整并不常见。一些经济学家质疑物价预期是否真的包含很多有用信息。

不过,普遍观点认为物价预期确实有用,这是基于跨越历史和全球范围的研究得出的结论。

芝加哥大学教授迈克尔・韦伯研究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恶性通胀的影响。他发现,尽管已过去一个世纪,当时通胀率较高城镇的居民如今仍倾向于对物价有更高预期,当地政客也更常谈论物价问题。

对于央行官员来说,过去应对通胀的经验也会影响他们的决策方式。最近,一些更公开表达对通胀预期调查担忧的美联储官员,要么有国际背景,要么与拉丁美洲高通胀国家有联系。“即使你是央行官员,你对通胀的重视程度也取决于你的成长经历和出身,” 韦伯说。

伦敦经济学院的里卡多・雷斯认为,那些更习惯应对通胀冲击的国家积累的经验,为鲍威尔及其同事提供了宝贵的教训。其中包括:综合观察各种指标,认识到高于目标的通胀预期可能导致持久冲击,并在必要时迅速采取行动。

雷斯表示,疫情引发的物价飙升提醒了发达国家央行,通胀预期作为反映央行信誉的指标非常重要。

他说:“忽视通胀预期、认为问题是暂时的、假装问题不存在,这些都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