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尔街头,一家名叫Kkanbu Chicken的炸鸡店内,英伟达CEO黄仁勋与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现代汽车会长郑义宣围坐一桌,举杯啤酒、品尝炸鸡。这场看似轻松的聚会,其实是一场全球芯片版图的“三国峰会”。
黄仁勋递上的那份印有DGX标志的小礼盒,不只是纪念品,而是一封象征AI算力联盟的邀请函。表面上这是一次“炸鸡局”,背后却是英伟达、三星、台积电、英特尔之间围绕AI芯片、HBM高带宽内存、先进代工产能的博弈。
美国推行芯片本土化,韩国在夹缝中谋求平衡,中国供应链风险上升。黄仁勋的“炸鸡外交”,其实是在动荡的地缘棋盘上,悄悄寻找新的支点。未来十年,它可能重塑全球半导体格局:韩国成为AI桥头堡,美国重掌主导,而地缘摩擦与技术瓶颈,让这场权力游戏充满变数。

这顿炸鸡不是社交,更像一场产能谈判。韩媒报道,会面达成多项AI芯片供应与代工合作,英伟达将与三星在HBM高带宽存储、芯片封装、制造上深度绑定,并与现代集团共同推进自动驾驶芯片与人形机器人AI系统。
黄仁勋半开玩笑地说:“我们推进的项目,会让特朗普总统和韩国都满意。”这句调侃背后,是美国芯片法案的隐形逻辑——补贴留在本土,制造分包盟友。韩国正是“友好外包”的首选。
台积电依然是英伟达GPU的灵魂工厂,但台海风险让这条链太脆。2025年,CoWoS封装产能被英伟达、苹果、AMD抢满,H200交付延误。黄仁勋的韩国之行,是一次“产能去风险化”的现实操作。
三星的3nm GAA制程与HBM4量产,为英伟达提供了第二条命脉。韩国完整的半导体生态,从晶圆、存储到封装,让它在美中博弈中拥有新主动权。
过去十年,英伟达GPU几乎全靠台积电代工,从7nm到3nm,预付60亿美元锁产能。但AI需求暴涨后,台积电的CoWoS封装成最大瓶颈,产能一度超载20%。黄仁勋提前布局韩国,是对未来风险的对冲。
三星的HBM3E与HBM4正被英伟达测试,计划2026年量产,分流约10%台积电订单。英伟达不仅买芯片,更是在买“安全感”。台积电像AI的“心脏”:独一无二,但过度集中。未来十年,它可能从垄断走向分权,产能分散虽降本15%,却增添新的系统风险。
AI芯片的性能瓶颈,不再是算力,而是数据通道的带宽。HBM高带宽内存,是GPU与数据间的“高速公路”,其带宽高达819GB/s,是传统GDDR6的8倍。
全球HBM市场几乎被韩国三巨头垄断。SK海力士绑定英伟达,独供H100与H200;三星电子虽然落后但全力追赶HBM4,正测试英伟达样品;美光科技是美国唯一的竞争者。
HBM不只是技术,更是供应链协同的战役:良率、封装、设备,每一个环节都决定命运。英伟达的DGX礼盒,其实就是一封“HBM邀请函”——谁能供货,谁就能进入AI算力帝国的核心。
美国的芯片法案试图让产业回流,但现实是高端产能仍集中在台湾、日本和韩国。美方“筑墙”,韩日“搭桥”。英伟达必须在地缘风险与供应效率间求生。
韩国恰好处于交汇点,既是美国盟友,又掌握完整半导体链。“炸鸡局”实际上是一次全球供应链的再平衡。英伟达通过三星、现代,在东亚搭建从云到车的算力通路。这种平衡术,既是政治选择,也是生存策略。
英伟达靠CUDA生态稳坐AI芯片之王。AMD凭MI300能效突破,拿下微软、Meta订单;英特尔带着Gaudi3卷土重来,企图重建“芯+代工”双体系。但英伟达的护城河在于:不仅有GPU,更有软硬件闭环,从算法到DGX服务器,从训练到仿真生态,形成完整系统。未来AI市场是生态战,不是芯片战。
黄仁勋与现代会面,透露英伟达的下一步:AI算力将从云端延伸到汽车、机器人、家庭终端。现代汽车已采用Drive Thor平台,Hyundai Robotics正在用英伟达芯片打造具视觉与语音识别的人形机器人。英伟达正在打造一个算力闭环,从ChatGPT到无人驾驶、再到家庭机器人,每一次计算背后,都有英伟达的身影。
黄仁勋的“炸鸡局”,看似一场夜宵,实则一场全球半导体再平衡的序幕。芯片竞争,正从制程之争,走向系统与生态的全面竞争。